一、
年初春的一天,家住哈尔滨太平区东风镇,31岁的个体生猪屠宰场老板杨玉民从工厂回到家里,突然感觉浑身发冷,四肢酸痛。
杨玉民17岁就开始做生意,他肯吃苦,摸爬滚打了十几年虽然致富了,但身体却透支患了风湿性心脏病。
杨玉民每当犯病时都会胸闷气短,腿部浮肿乏力,但由于年轻,休息一天吃点药也就过去了。
这天白天,他很难受,以为是工作劳累的缘故,可是回到家,到了半夜病情突然加重,家人们急忙把他送医院。
值班医生紧急抢救,他被确诊为扩张性心肌病,并伴有心力衰竭。此时,杨玉民的病变心脏已经大正常人心脏的3倍,胸腔几乎没有心脏运动的空间了。
医生说:“这种病,延续生命的唯一办法就是进行心脏同种异体原位移植术,否则以他的病情恐怕活不过半年。”
面对生与死的考验,杨玉民找到了愿意为他提供免费手术的医大二院心胸外科的夏求明教授。杨玉民向夏教授询问手术成功的希望值。
当夏求明告诉他成功率只有40%时,杨玉民沉默了。回到家里,杨玉民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最后生的希望使他下决定冒险接受换心手术。
年4月26日凌晨,医大二院外科手术室前,余名医务人员衣着整齐,他们神情庄重。心外科、心内科、麻醉科、放射科等分为十几个小组,各就各位。这是该院的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医院的声誉,他们格外重视。
上午11时,杨玉民被推进手术室,一个多小时以后,夏求明教授等人顺利地完成了心脏部位的吻合工作,供体心脏自动复跳,心脏移植手术获得了圆满成功。
杨玉民术后的第4天就能坐起来活动了,第8天就能下地行走,第30天比较平稳地度过了衰竭期。经检查,他的心率整齐、血尿便以及心功能测定均接近正常值。
当杨玉民度过天时,就已是当时全国换新颜存活时间最长的了。杨玉民感觉到自己每天早上睁开眼睛,都是在创造新的记录。
杨玉民换新后,他整个哈医大二院的重点保护对象。术后所医院全部免费提供。按理说杨玉民应该高兴,可是他却一筹莫展。
二、
原来,杨玉民从年得病到年4月换心这3年的时间里,他因为治病保命,已经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变卖了三处房产和汽车,而且还欠下了几万元的债务。
杨玉民琢磨病好后想干点什么尽快还清债务,可自己,毕竟是个换过心的人。因为夏教授跟他说过:“移植别人心脏的人永远是个病人,自身细胞的识别能力会不断排斥别人的器官,危险随时都会出现。为此,从手术到今已经7个多月了,医院的病房里,以便随时观察。”
就在杨玉民苦恼的时候,这年的12月份有一天上午,当地医院采访他,让他在镜头前表演:“杀猪卖肉的绝技。”
杨玉民手拿着剔骨刀,忽然想到如果能趁这个机会出院去干老本行,然后让新闻媒体宣传报道,这样生意肯定会火,就能很快还清久款了。于是,杨玉民医院领导讲了。
医院领导和夏教授商量后,认为杨玉民目前的状况可以出院干点事,但为了随时观察他的病情,院医院小卖店卖肉。
杨玉民高兴极了,当即给也是干屠宰业的妻弟打电话,让他明早送两半猪肉来。这样杨玉民就在小卖部开始卖肉。
当天开张,电视台特地派记者前来拍摄,并就以“换心人重操旧业”的专题进行了报导。这之后,杨玉民果然开始火起来,他成了“品牌”,名声大噪。每天都有大批的顾客舍近求远来他的摊位上买肉。
杨玉民很开心,开着这么多顾客慕名而来,他早已忘记了自己是个病人。最多一天他能卖出5头猪肉。尽管一天下来很累,但他脸上带着满满的成就感。
为了尽快攒足钱还清债务,杨玉医院附近的早市上。
由于早市没有固定的摊位,谁来得早就能抢到有利位置,所以杨玉民不得不每天早晨3点就起床,披星戴月登着卖肉的三轮车前往早市,早市撤市后,他医院小卖部开始忙碌。
卖肉是个耗费体力的辛苦活,况且杨玉民还是个换心的人。尽管他每天都精疲力尽,但从不敢表露出来。医院担心他的心脏承受不了如此繁重的劳作而阻止其工作。因此,杨玉民咬着牙坚持,一年后,他终于靠着自己的勤劳还清了所有的债务。
这时,杨玉民想当一个卖肉大王。医院的专家看到他每日每夜玩命地干,担心他的心脏受到损害。于是专家找到他说:“你绝不能再这样拼命地干了,你已经不光是为自己活着了,你的换心手术属于国家的科研项目,你是国宝级的人物,医院考虑考虑呀!”
杨玉民虽然不愿意放弃自己勤劳致富的梦想,医院领导的意见。
三、
年夏季,杨玉民手术后的第二年,他的妻子意外怀孕了。已经35岁的杨玉民不想留住这个孩子,医院做掉。
但医大二院得到消息后认为“换心人”能生育孩子是换心手术项目的另一个成果,便鼓励杨玉民夫妇生下这个孩子。
就这样,年的5月,他妻子为杨玉民生下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女儿。女儿出世后,给杨玉民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带来了苦恼。因为家里多了一张嘴,杨玉民卖肉挣的钱都已还了债,女儿将来的生活,教育都需要钱啊!
想到这,杨玉民再也呆不下去了,琢磨来琢磨去他发现,他家的楼下就是学生宿舍,学生要买一点东西都要跑很远的路很不方便。
于是,杨玉民就找有关方面批准,在他家楼下盖起了两个简易房开了小卖店和小吃部。
起初,学生宿舍周围开买卖的没有几家,加上杨玉民又是个“名人”,每天光顾他小店的人很多,生意不错。但后来随着开小卖店和小吃部的人越来越多,竞争激烈,杨玉民的收入也每况愈下。随着生意日渐清淡,杨玉民又开始琢磨其它挣钱的买卖来。
年的冬天,杨玉民看到医大二院附近烧煤取暖的平房户比较多,便将小卖店和小吃部交给妻子照管,他自己则转向做煤炭生意。
为了降低成本,杨玉民决定自己亲自到七台河煤矿去购煤。这是他换心以后第一次出远门,又是单身一人。为防止意外,杨玉民印了一盒名片,将自己的换心人身份及医大二院的电话印在了上面,并且一次带了四五天的药在路上吃。
杨玉民一路奔波到了七台河后,他顾不上休息就开始下煤矿看煤炭质量,跟业主谈价格。一切就绪后,他又到空车配货站联系好了货车。
就在他要返程时,这天却突然下起了大雪,杨玉民要押车回来,配货站的人担心他的身体承受不了,建议他坐火车走。但杨玉民怕煤在路上有损失,坚决要求押车。但货主不同意,杨玉民只好跟配货站签订生死协议。
当时,七台河到哈尔滨的高速公路还没有修建,货车行驶在偏僻的盘山道上,又是风雪交加的天气,随时都有危险。
司机虽是常走这条路,但杨玉民还是捏着一把汗,他一路总是让司机开一段停一下,然后下车检查苫布有没有被风刮开。
到了夜晚,他和司机只能蜷缩在寒冷的驾驶室里。杨玉民知道自己如果被冻感冒了,心脏就会出现异常,后果不敢设想。可是司机担心油不够,也不敢打开发动机。因此,杨玉民只好跳下车在雪地里跑步,累了就上车打个盹儿,冷了就下车再跑一阵子。
就这样,杨玉民经过了两天两夜的艰苦跋涉,终于安全地回到了哈尔滨。
杨玉民回来卖煤,为节省开支,他不顾小工,他自己一锹一锹地把煤装到手推车上去卖。尽管他的心脏剧烈地跳动,浑身大汗淋漓,但他仍然一声不吭地咬牙坚持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玉民通过他三年的不懈努力,建起了自己的小煤厂,他成了小老板。
生意上的朋友多了,有时候免不了要应酬,杨玉民本来就喜欢交际,能喝酒。有时候,他会忍不住痛饮一番。妻子总是想方设法劝阻他。可有时,劝阻不奏效。妻子找到了夏教授。
夏教授闻讯大惊,急忙把杨玉民找来,声色俱厉地劝他:“必须控制饮酒,否则,你有生命之忧,到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听了夏教授的这番话,杨玉民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性。自此,杨玉民竭力控制自己的酒瘾。
年,杨玉民的大儿子结婚,也要到城里发展,杨玉民又将自己的小煤厂交给儿子管理,他自己则又开辟了新的经营领域。
四、
年初,哈医大二院进行园区改造,取缔了所有的简易房,杨玉民的小卖店和小吃部只好停业。医院领导为了照顾杨玉民,医院门诊部卖快餐。
杨玉民做事有个特点,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他买来许多饮食方面的书籍,照着菜谱一个菜一个菜的地学着做,并且严格按照菜谱上的标准下料。
经过一段时间刻苦的学习研究,杨玉民的快餐一经推出,大受患者和顾客的欢迎,每天午间买盒饭的人络绎不绝。
杨玉民制作盒饭的厨房在家属区二楼,离医院门诊部较远,他每天推着餐车往返一趟需要一个小时,再加上做饭、炒菜、装盒等工作流程。随着盒饭销量的增大,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他和妻子两个人忙不过来,于是就雇来5个年轻人做帮工。
为降低原料成本,杨玉民每天早早起床,到离家很远的菜市场去批发蔬菜。为省下每筐1元钱的搬运费,他经常自己往车上扛菜,每次都是20多筐。他根本忘记了自己是个病人,正是因为他的疏忽险些出了大祸。
这年5月的一天,杨玉民骑着摩托车来到菜市场进货,行驶到哈西服装城附近,突然一辆出租车从后面开过来将杨玉民猛地刮倒了。
摩托车重重地砸在了他的身上,杨玉民咬着牙忍着痛让肇事司机将自己送往医大二院。而肇事司机为了省事,却把他拉到了解放军医院。当急诊医生揭开杨玉民的上衣检查时,被他胸口上一次多长的刀口吓了一跳。
杨玉民心慌得说不上话了,颤巍巍从兜里掏出一张名片。医生见了大吃一惊,急促地对司机喊道:“你这回可摊上事了,快把他送到医大二院!”
肇事者也吓蒙了,他急忙将杨玉民送到医大二院。夏求明教授得知杨玉民遭遇车祸,立即组织医务人员对其进行救治。经全面检查,杨玉民除大量外伤、心率加快之外,心脏丝毫无损。
半个月后,杨玉民的心率渐渐平稳下来,再一次度过了险关,经受住了外力撞击的考验。
经过这次车祸之后,杨玉民虽然对自身安全有了防范,但他的那股拼劲却丝毫没有因为车祸而懈怠。每天,他在打工的5个伙计都睡觉后,开始拢账、拉菜单、准备第二天的生意,一直要忙碌到深夜才休息。
许多人看杨玉民这样辛苦赚钱,都劝他要注意身体。但杨玉民却说:“如果把医院里里,吃喝全靠别人,那么我即使活到岁有什么意义呢?我要活出质量来,让妻子儿女过上好日子!”
杨玉民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每天都在不停地打拼着,他的心脏也由于过度劳累产生了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年9月,46岁的杨玉民在干活时出了许多汗,不小心着凉开始感冒。当时他并没有在意,可两天后,他在往门诊部送餐的途中突然晕倒了。经医生检查,发现他患上了心包积液,医院才治好。
杨玉民出院后,医生告诉他绝对不能再从事这样繁重的体力劳动了。杨玉民只好放弃门诊部的快餐买卖,医院营养室经营水饺、馄饨和面条。
医院的领导被杨玉民的这种拼劲深深地感动了,医院的家属楼分给他一套。他家住房左邻右舍都是专家和教授。
这些高级知识分子的言行对杨玉民触动很大,他下决心要多赚钱去培养自己的女儿。女儿喜欢跳舞,杨玉民就把她送到哈尔滨最好的舞蹈学校;女儿喜欢弹琴,杨玉民又给她买了一架雅马哈电子琴。
每天晚上,当劳累一天的杨玉民回到家中,欣赏着女儿优美的琴声和欢快的舞姿时,他不仅感叹自己活得太精彩了。
年4月26日,52岁的杨玉民受邀来到哈医大。哈医大附属二院为杨玉民举行术后第18个生日成人礼。他成为了“亚洲心脏移植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换心人”。
可就在这年的11月,杨玉民移植来的心脏由于超负荷突然出现衰竭,哈医大集中了所有顶尖级专家为他会诊,但最终还是没能挽救他的生命。
年,11月20日,杨玉民永远闭上了眼睛,他移植心脏后存活了18年半,走完了他精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