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患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老妪服药4年无改善 [复制链接]

1#
北京主治雀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915/9448660.html

“一活动就觉得呼吸困难,经常感到身体疲惫,特别是爬楼梯之后,走到三楼就会气喘吁吁。”一位老阿姨向汕头大医院的医生描述着自己的症状,她已经在外院持续服药4年了,情况仍没有好转,近日觉得胸闷气促加剧,经亲友推荐,到汕大附一院就医,希望能够彻底解决问题。

据了解,该患者今年63岁,患有心脏病多年,医院进行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甚至症状还有些加重。经过心血管病院电生理团队的检查,发现该患者患有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情况不乐观。

据介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会对患者造成很严重的危害,不仅容易造成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者还可能危及肺、脑等重要器官,是一种容易致残,而且致死率高的遗传性疾病。既往部分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改善呼吸困难等症状,但毕竟药物的作用有限,且受到诸多因素限制,有时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手术治疗可采用室间隔化学消融、外科手术切除等治疗方法。其中,外科手术切除术,术后虽然效果明显,但手术创伤大,手术风险较大,有出血等并发症。而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可避免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切除术的弊端,手术定位准确,损伤小,效果确切,具有安全、有效及并发症少等优势,可达到目前治疗的最佳效果。

医院院长王斌、电生理组组长陈业群的带领下,电生理团队考虑到该患者的年龄与手术耐受性,且外科手术可能引起较为严重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时间慢等因素。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讨论后,为患者制定了目前最新的治疗方案:利用三维诊断超声导管为患者实施室间隔微创形式的射频消融手术。

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在该院介入中心等相关科室保障,心电图监护和心脏超声的全程监护之下,该名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前,左室流出道压力差为mmHg,消融治疗后压力差为71mmHg,压力差下降55mmHg,治疗效果显著。术后,患者被送至普通病房,当日即可下床,恢复良好。

粤东首例ICE腔内超声引导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射频消融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该院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诊治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

延伸

腔内超声实时监控“梗阻”消融过程

陈业群表示,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心肌肥厚为特征、具有遗传特性的心肌疾病,以非对称性的左心室壁增厚为特征,病变多累及室间隔部位,导致左室流出道梗阻。患者常以劳力性呼吸困难和心绞痛为主要表现,发生心律失常、晕厥、心衰、心源性猝死等恶性事件风险增加。粗略估算,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超过万,是青少年及运动员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常,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既往采用药物治疗、室间隔化学消融、外科手术切除等方法。近年来,随着射频导管消融技术的不断进步,消融技术和消融器械不断更新,射频消融已成为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新选择。

三维标测系统可以准确重建心室的解剖模型,从而识别出肥厚梗阻的部位。同时心腔内超声建模可以标测出“SAM征”与间隔接触部位,对梗阻心肌精准定位,以接触部位为消融靶点,在术中实时监测消融效果和“SAM征”的变化情况,可减少消融损伤面积,最大程度避免导管消融对房室传导系统的损伤,这些技术的进步使得射频消融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成为可能。

成果

成立5年开展新技术疗法19项

年,汕大附一院利用其心血管内科拥有“一科三重点”学科,即广东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医学重点专科和重点实验室的优势,率先医院,成立“院中院”,并医院签约,合作共建“联合心脏外科中心”,成为国内首个“跨省际专科联盟”,医院已成为全国冠脉介入专业培训基地、国家级胸痛中心,建立了粤东地区胸痛中心专科联盟。

日常熟练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左心耳封堵术、冠心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腔内斑块旋磨术、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室间隔化学消融、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冠脉内压力测定、起搏器(ICD、CRT)植入、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大动脉支架植入、主动脉球囊反搏、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等治疗。

近年来,开展了国内首例心衰患者具有AdaptivCRT功能的三腔起搏器手术,植入华南地区首例新型左室四极导线心脏同步起搏除颤器;粤东首例以体外膜肺氧合(ECMO)生命支持治愈的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房速射频消融+二尖瓣球囊扩张一站式手术、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冠心病可吸收支架植入术,并在粤东地区率先开展了冠状动脉旋磨手术。

5年来,心血管病院成熟开展各类常规、微创先心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大血管病等心脏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开展了19项新技术疗法,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心”纪录,填补了粤东地区的空白。

文/图:宋芾*达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