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房颤心慌动物模型的建立揭开房颤神秘面纱 [复制链接]

1#

《伤寒论》记载“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将房颤定名为“心动悸”。

主要症状为心慌,脉象结或代,常伴有胸闷气短,头晕等证。虽早在千年前古人就已经对心脏疾病有了相应的认识。

但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直到动物模型的建立为人们带来一丝进展……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等特点。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带来了沉重的社会负担。

房颤发生时心房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心房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加之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的递减传导,引起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因此造成了心室率紊乱、心功能受损和心房附壁血栓形成的主要病理特点。

心慌只是房颤发作时的典型症状,更为严重的是心功能受损和血栓形成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房颤一旦发生如何治疗是关键,充分认识房颤的发病机制及原因,对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对房颤不断深入的研究,认为房颤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房颤具有一定的诱发因素,比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刺激,心动过速或过缓,房性早搏等。以心房有效不应期的异常和心房结构改变为特征的电重构和解剖重构是房颤持续的基本基质。此外,自主神经重构和炎症对于房颤的发生均有一定的影响。

继发于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多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以及心肌病等。心房结构在原有异常基础上进一步加重,常表现为心房扩张,心肌细胞改变。

继发于全身性疾病的房颤:心肌一般无异常的病理学改变,可能是由于心房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功能异常所致。

临床上常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及稳定病情,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症状明显者可采用导管消融治疗,但存在一定的复发率,这些均强调了预防房颤的重要性和及时识别房颤发生的必要性。

房颤作为21世纪严重威胁人们生活健康的疾病之一,对大众的宣传教育刻不容缓

根据房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近年来房颤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显著增加起病。尽管如此,房颤实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仍然可能被低估。房颤本身隐匿,对于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发作次数较少、持续时间较短或者毫无症状,可能病人都不会发现自己已经患了房颤。在调查研究时并没有被收录,从而影响了最终结果的全面性。

还心脏一份平稳,让生活更美好

究其原因是要及早发现房颤,及时治疗控制心室率。心电图则能很好的帮助诊断此病,但对于正常人来说,医院做心电图检查也不切实际。一部分患者可能毫无症状或发病时间较短,心脏正常情况下心电图可能无法捕捉到异常心电表现,这时有一款心电衣就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难题。穿戴简单,随时随地监测,可自动识别心律不齐并有专家在线解读服务,让房颤无处可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