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弥漫性躯体性血管角化瘤,遗传性疾病,好发 [复制链接]

1#

导语:弥漫性躯体性血管角化瘤,又称为法布里病(Fabry病)、法布雷病、α-半乳糖苷酶A缺乏症等,是一种X连锁遗传性溶酶体脂质贮积病,为血管角化瘤的罕见类型。本病主要由于编码α-半乳糖苷酶A的GLA基因突变所致。ACD患者常表现为多器官、多系统(包括心、肾、肺、眼、脑和皮肤等)受累表现,男性重于女性患者,并随着年龄增长而累及不同的器官。

01弥漫性躯体性血管角化瘤的致病原因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溶酶体中α-半乳糖苷酶A可水解神经鞘脂类化合物末端的α-半乳糖残基,而ACD患者位于Xq22染色体上编码α-半乳糖苷酶A的GLA基因突变(目前已发现大于种),导致α-GalA酶功能部分或全部缺失,导致相关代谢物质降解受阻,进而在心、肾、肺、眼、脑和皮肤等多种器官的神经及血管等组织细胞溶酶体中堆积,造成相应的缺血、梗死及功能障碍。

02弥漫性躯体性血管角化瘤的典型症状及并发症

(一)典型症状

1、经典型ACD表现

(1)特殊面容:男性患者多在12~14岁出现特征性面容,表现为眶上外凸,额部隆起和嘴唇增厚。

(2)皮肤表现

是最早出现且最具特异性的表现,多见于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成片的红色斑点,扁平或略凸出于皮肤,压之不褪色,随年龄增长,角化瘤的大小、数目会随之增加,并与其他系统性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3)汗液分泌异常:为早期常见症状之一,多表现为少汗或无汗。

(4)神经系统表现

是儿童和青春期患者最为突出的症状之一,典型表现为肢端感觉异常(如手足麻木、烧灼感等)和周围神经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可持续几分钟到几天,并可伴随发热、畏寒、乏力等。随着年龄的增加,疼痛的频率和程度会有所下降。

(5)眼部表现

为早期常见症状之一,特征性的表现(需要专业的眼科检查)包括结膜血管迂曲、角膜涡状混浊、晶状体后囊混浊和视网膜血管迂曲等,初期不会影响视力,但随着病情进展可有视力下降甚至视力丧失,为女性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

2、变异型ACD表现

(1)心脏变异型:通常发病较晚,一般在60岁以后出现心肌肥厚、心律失常等表现。

(2)肾脏变异型:通常无皮肤血管角化瘤、肢端感觉异常或眼部受累等表现,一般在40岁后仅出现蛋白尿。

(二)并发症

弥漫性躯体性血管角化瘤可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肾梗死、消化道穿孔、终末期肾病、猝死等。

03弥漫性躯体性血管角化瘤的各类检查手段

(一)体格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可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水肿、皮疹、特殊面容、生长发育迟缓等体征,协助诊断。

2、医生通过听诊和叩诊,可以判断患者有无心脏杂音、心律不齐、心脏扩大、呼吸音异常、啰音等心肺受累征象,有助于评估病情。

3、医生通过皮肤科专科检查,可对皮损进行详细检查,包括观察皮损的大小、颜色、形状、分布、范围,以及检查皮损的质地、有无隆起、触痛等。

4、医生通过眼科检查,可以评估患者有无视力下降、角膜及晶状体病变等异常。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可初步判断患者有无贫血、出血、感染等。

2、尿常规:可初步判断患者有无管型尿、白细胞尿、蛋白尿等肾脏表现。

3、生物标记物检测

(1)α-半乳糖苷酶A活性测定:具有简便、快捷等优点,男性患者的血浆、白细胞中α-GalA活力明显降低,可直接作为诊断依据,但对于女性患者不能单纯依靠本指标。

(2)代谢底物lyso-Gb3浓度检测:是一种具有较高敏感度的实验室指标,其水平与患者器官损害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医生可根据此指标对经典型和变异型患者进行诊断分层。

4、基因检测

为诊断ACD的“金标准”,尤其对于女性杂合子患者,可提取外周血DNA或RNA、或提取头发毛囊DNA进行GLA基因检测,对于明确女性患者的诊断尤为重要。

04弥漫性躯体性血管角化瘤的诊断原则及诊断方法

(一)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查等结果可以确诊,但多数患者存在多器官、组织表现,与对应部位疾病症状可能相似,需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

1、与心脏疾病鉴别

心脏受累的患者需与其他原因导致的肥厚性心肌病、淀粉样变、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进行鉴别,免疫固定电泳、心肌活检、相关酶学及GLA基因检测有助于鉴别。

2、与消化系统疾病鉴别

消化道症状需与肠胃炎、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和铅中*等疾病相鉴别,胃肠镜检查、重金属及*物检测有助于除外相关疾病。

3、与神经系统疾病鉴别

年轻患者出现严重的痛性神经病变或有癫痫、偏瘫、人格与行为改变,伴进行性肾心血管和脑血管的功能障碍,本病,MRI可早期发现脑损害,应及时进行相关酶学及基因检测以确诊。

05弥漫性躯体性血管角化瘤的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

(一)治疗原则

弥漫性躯体性血管角化瘤的治疗包括特异性治疗和非特异性治疗两方面。非特异性治疗主要是通过一般治疗和药物对症处理,缓解患者症状和治疗并发症;而特异性治疗主要指酶替代治疗,能够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二)一般治疗

1、对于慢性疼痛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或暴露于诱发因素(如剧烈运动、情绪紧张或温湿度快速变化等)。

2、戒烟戒酒。

3、对于听力丧失者,可通过助听器等听力辅助治疗,改善听力。

4、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健康饮食并增加有氧运动。

(三)药物治疗

1、ACD的特异性药物治疗

酶替代治疗主要适用于所有男性患者和症状明显的女性患者,为本病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通常早期使用效果优于晚期使用,可显著减少心脏、肾脏及脑血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目前已进入临床的药物有α-半乳糖苷酶A和β-半乳糖苷酶A两种。酶替代治疗较为安全、有效,主要的副作用是过敏反应。

2、ACD非特异性药物治疗

(1)疼痛及疼痛危象的治疗:对于疼痛明显者,可使用卡马西平缓解症状;对于发生疼痛危象时,可使用利多卡因、吗啡、加巴喷丁、托吡酯等进行治疗。

(2)消化道症状的治疗:存在消化道症状者宜少食多餐,可予甲氧氯普胺、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胃肠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治疗。

(3)高血压、蛋白尿的治疗:可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如厄贝沙坦),控制血压,减少尿蛋白。

(4)心脏疾病的治疗:心绞痛患者可使用β受体拮抗剂(如美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硝酸酯制剂(如硝酸甘油)。心力衰竭患者可使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ACEI/ARB、地高辛等。房、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宜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凝药物。

(四)手术治疗

1、肾移植:发展至终末期肾病患者,可考虑肾移植治疗。

2、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疾病累及心脏导致高度房室阻滞、或慢-快综合征的患者,可植入起搏行永久心脏起搏改善患者心律问题。

3、心脏移植

对于晚期出现严重心脏疾病者,可考虑心脏移植治疗,但随着酶替代治疗的应用,ACD患者的心脏移植率已显著降低。

结语:由于本病呈渐进性发展,最终可导致心力衰竭、猝死等不良后果,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弥漫性躯体性血管角化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个体间差异很大,其治疗因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异,目前尚无法治愈,但经积极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避免病情持续发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