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不中断血流、不停跳完成心脏移植,最大限度保护器官功能,已经成为现实。7月16日,医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世界首例“无缺血”心脏移植手术获得成功。这是该院首创的“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成熟应用于肝移植、肾移植后,首次应用于心脏移植领域。
中山一院多学科团队开展“无缺血”心脏移植术中。
67岁的福伯在“换心”术后20天现身感谢医护。据了解,他因严重的扩张型心肌病生命垂危,受益于“无缺血”心脏移植,重新获得了有力的心跳,他在术后36小时拔除了气管插管,心脏射血分数从术前的16%升至78%,顺利闯过了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难关,将于近日办理出院。
严重心肌病心衰
今年5月24日,67岁的福伯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在医院就诊时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脏核磁共振、超声心动图、血液检验结果都提示,他已进入终末期心脏病,心脏移植是最后的希望。
在等待移植手术的过程中,福伯病情不断加重,发展到需要接受主动脉内球囊植入及呼吸机辅助呼吸。6月26日,他终于等来了合适的供体。经中山一院心脏外科、心内科、器官移植科等多学科专家充分评估,决定为他开展“无缺血”心脏移植。
据了解,“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IFOT)是由中山一院器官移植科学科带头人何晓顺教授团队首创,在不中断器官血流的状态下完成移植全过程。团队率先于年研制出国际首台体外多器官修复系统(Life-X),为离体多种器官创造接近生理条件的灌注压、温度、氧合及营养支持,解决了离体器官保持活力的难题,成功开展世界首例“无缺血”肝移植,年完成了首例“无缺血”肾移植,并推动该技术在心脏、肺脏移植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针对福伯的病情,专家们会诊后认为,患者患有严重心肌病、心力衰竭,且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高血压、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等基础病变,“无缺血”心脏移植相较于传统心脏移植手术,更利于他的康复。经过两年多的技术攻关,该院已探索总结了一套“无缺血心脏移植术(IFHT)”,对于技术在临床落地,专家们充满信心。
心脏不停跳移植
6月26日上午,在何晓顺教授主持下,由心脏外科、体外循环科、器官移植科、麻醉科、心外ICU、手术麻醉中心等十多个学科专家组成的心脏移植团队,针对福伯的手术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术前讨论,对手术计划、实施细节、应急预案等进行了详尽的推演。
当天下午2点,福伯和受体捐赠者同时进入了手术间。两台手术同时启动,40余名医护人员严阵以待。
福伯首先接受了漂浮导管检查,经过测量,他的肺动脉压力依然偏高,但已经下降到可以接受手术的程度。心脏外科吴钟凯教授、梁孟亚副教授开始切除福伯的巨大病变心脏。另一边,心脏外科殷胜利教授、熊迈副教授和刘云奇医生等组成的供体获取组,探查评估供心状态良好后进行心脏获取。
随着外科医生利落的置管、阻断,体外供心灌注系统无缝衔接启动工作,从心包腔内游离出来的供体心脏,在器官槽内鲜活有力地跳动着,并且保持着正常体温,被顺利转运到受体手术间,小心移送到福伯的心包腔内。吴钟凯、殷胜利两位教授在心脏有力跳动的情况下进行供心吻合。
吴钟凯教授表示,要在跳动的心脏上顺利完成缝合,关键是“快”,尽快让病人恢复到正常的循环状态。两个团队密切配合,从供心获取到完成灌注是26分钟,从供心灌注到成功移植受体是61分钟。
手术全程,麻醉科、体外循环团队保驾护航,全力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手术历时4.5小时,实现了心脏在获取、体外常温灌注保存及植入的全程中有效血流不中断,不停跳完成移植。
福伯术后回到了心胸外ICU,在医护的严密监护下,于术后36小时拔除了气管插管。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射血分数从术前的16%升至78%,术后肺动脉压力下降理想,目前已度过了术后早期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难关,心脏和各脏器功能顺利恢复,将于近日出院。
“无缺血”保护器官
据悉,这是国际上首例报道的“无缺血”心脏移植手术成功案例,是我国器官移植技术的重大突破。
何晓顺教授表示,缺血损伤被认为是器官移植的“先天缺陷”。器官在获取、冷保存、植入先后经历了热缺血损伤、冷缺血损伤和再灌注损伤,都可能导致急性器官损伤、缺血性病变、排斥反应等,直接影响移植疗效。“无缺血”移植,主要目的就是让器官维持在新鲜状态植入受体,提高移植成功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目前,团队已完成90例“无缺血”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损害降低75%以上,术后一年生存率从82.3%提高到92.1%。
相较于此前完成的“无缺血”肝移植、肾移植,显然“无缺血”心脏移植的难度要大得多。这主要与心脏复杂的生理特性有关,一是心脏难以耐受缺血,离体后冷缺血时限仅为4-6个小时,肝脏是10-12个小时,肾脏是20-24小时;一是在保持心脏跳动状态下,如何顺利完成移植,尤其是获取和吻合部分。
为此,中山一院多学科团队组成的联合攻关小组就关键技术难点进行突破,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进行了数十例大动物实验,设计、摸索、验证与优化灌注手术方案,总结了一套心脏移植技术流程,并完成了10余次临床“无缺血”心脏获取和离体常温机械灌注演练。
殷胜利教授认为,“无缺血”心脏移植主要是理念的创新,需要突破外科的传统观念,如心脏不停跳对手术视野的影响、克服冠脉灌注可能造成的心肌损伤,是整体流程和治疗方法的改进。
江玲
彭福祥梁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