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好奇的腾讯医典
“哎妈呀,吓死我了!”生活中常脱口而出的一句话。
那么,人真的会被吓死么?
会!
为什么一种情绪会让人死?受到惊吓时,身体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01“战逃反应机制”是什么?
人类漫长演化中,绝大多数时间,都处在对周围保持警惕的状态。身体为了适应生存,这就形成了:极短时间内,身体动员全部体能来应对危险的机制,即“战逃反应机制”。
比如:突然深陷黑暗,听到巨大声响,这时,你会感到全身紧绷、汗毛倒竖、心跳加速,这就是“战逃反应”启动了,让你有了反应。
02.被吓时,身体里发生了什么?
第一步:交感神经系统发出指令
受到惊吓时,“交感神经”系统立刻启动工作,迅速给内分泌器官发出指令,让它们立即执行“分泌大量内分泌激素”的任务。
参与作战的有:下丘脑释放的皮质醇、肾上腺释放的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这是一场“多兵种的协同作战”。
它们聚集在一起,会让你出现——
血压升高、心跳加速、肌肉充血变紧张,大脑信息处理速度升高等变化。
此时,身体会进入“超负荷”状态,为你接下来的“策略选择”做好准备。
第二步:“战逃反应”进入策略选择环节,是战?是逃?
这个决定和2个因素有关:常识和体能。
当惊吓程度经过常识判断:
1.不存在威胁:比如门后面冒出来一个“*脸”,把你吓了一跳,结果发现是你的朋友。战逃反应快速解除,血糖、心率、血压逐渐恢复正常,肌肉紧张程度逐渐降低。这之后你可能只会感到疲惫、缺氧、肌肉酸痛,但,短时间后就会恢复。
2.存在威胁,但体能占优势:比如一只蟑螂爬上桌子,虽然你被吓得不轻,但可以用杀虫喷雾灭杀它。此时你选择的就是战逃反应中的“战”,动用战逃反应启动储备的体能,向“威胁”发起攻击。
极短时间内,愤怒情绪可能会取代惊吓带来的恐惧,让你的攻击性变强,此时,大脑会分泌大量内啡肽,让痛觉暂时消失,如此一来,即便受伤也不会感到疼痛,还会大大提升战斗力。
3.存在威胁,体能不行:比如在野外,你突然发现几米远的地方有一只蟒蛇。此时你判断打不过,就会选择“逃”,动用战逃反应启动储备的体能,迅速脚底抹油,逃离“威胁”,你的奔跑速度会比平时快得多。
上面3种策略之外,还有2种相对奇葩策略:
4.惊吓超出常识判断:大脑会“死机”,就是“吓呆了”。比如电梯坐着坐着,突然往下掉了10层。此时,“战逃反应”像按下了暂停键,大脑僵住了,无法作出行动指令,于是你会被“吓尿了”或者“吓出翔”。
5.“体能”无法承受战逃反应带来的影响,比如被绑架的人什么都看不见,听见枪林弹雨从耳边飞过,以为自己要死了,就会意识模糊、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等。于是,身体就只能“死给你看”了。
在最后的这个奇葩策略中,人就会表现为“被吓死”。
01.“应激性心肌病”:心脏吓“变形”了
年,日本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章鱼罐型心肌病”——有些人在极端情绪时,比如恐惧、伤心,心脏就会出现这种形态变化:
左心室心尖部位本应是尖角状,此时会像气球一样地膨胀,整个心脏的样子与日本渔民捕捉章鱼用的章鱼罐十分相似,由此得名“章鱼罐型心肌病”,也叫“应激性心肌病”。
这种疾病,女性多于男性,易发生在上了年纪的人身上。在国际章鱼罐心肌病登记研究的例患者中,89.9%是女性,平均年龄66.4岁。
可惜,目前这个病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明确,只有研究表明:肾上交感神经受体在心脏内分布不均匀可能是原因之一。
02.受惊吓时,肾上腺发生了什么?
当你受惊吓时,肾上腺这个器官会分泌一种物质——儿茶酚胺,它是一个“胆小*”。
受刺激时,它就要出来闹腾,让你的毛细血管剧烈收缩,把更多的血液送到肌肉、内脏里。
但,这个“胆小*”也很谨慎,还会把血液回收到心脏和主要大血管,这是为战或逃时需要消耗的体力进行血液储备。
当你战或逃时,储备血液就登场了,它可以向你的肌肉、内脏提供能量和氧气,助你一臂之力。
但凡事有利有弊,看上去很美的事也有危机:
大量回收的血液会让心脏承受巨大负担,心脏需要更多的力量收缩来泵血。
这就对你的心血管功能提出更高要求,如果本身就有心脏疾病,心脏会因超负荷工作而急性衰竭,严重的心肌缺血还会引发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
总之,“吓死了”的本质其实是:
在极短时间内,情绪的剧烈变化让心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威胁到生命。
温馨提示
1.吓死人这事是真的,特别是有严重心脏病的人突然受到惊吓,可能会猝死。
2.不要搞无厘头的恶作剧;玩极限运动、看*片、去*屋前都请三思!心血管系统本身就有疾病的人更容易因惊吓而受伤害,要格外注意保护他们;
3.若遇到因惊吓而晕厥的人,需要明确TA是否出现了心脏骤停,如果确实心脏骤停,在拨打急救电话后需马上进行心肺复苏,如果发生室颤,有条件情况下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心脏复律。
欢迎联系腾讯医典小助手投稿/转载合作
_medipedia
邮箱:txydtougao
tenc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