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到一位腿长1米8
背着16寸单肩电脑包
浑身散发着书卷气息的医生
大步流星地向你走来时
你心动了吗!?
这位现实版“江直树”
正是来自中国医医院
(简称:医院)
心内科的闫少迪
医院
是深圳市*府与被称为心血管病“国家队”的
中医院签约共建的
也是广东省首家公医院
01心内=心累从“别人家的小孩”到“心累”医生出生于医学世家的闫少迪,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爱上了医生这个职业。16岁考入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临床医学,26岁博士毕业,如今已是深圳市后备领*人才,明明是高冷学霸人设,却偏偏低调谦虚有内涵。10年,从本科到博士,从学生到主治医师。来深工作3年后,又回到华西做博士后;34岁成为副主任医师,36岁成为硕士生导师。
有着开挂人生的闫少迪偏偏爱折腾,选择被称为“死亡率最高的科室之一”的心内科!(这确定不是心累科么??)“也不是没有想过放弃,难不成高考再来一次?主要我比较喜欢技术类工作,心内科很合适。”确定不是小时候锻炼出了强大的心脏?毕竟网上流传,医生家的小孩,玩具是缝合各种“伤口”,“扎针”,看手术录像带、在太平间乘凉……(这不是恐怖片么?)
可想而知,闫少迪的童年也很“快乐”吧~
02理性≠无感遇到突如其来的离开也要理性面对心内科前来就诊的患者多以老年人为主,病情不仅复杂且症状不明显,对医生的专业性要求极高。“门诊短短几分钟内,医患之间需要形成有效沟通,通过言语、表情、动作等行为,分析病情,做出诊断。”△闫少迪门诊中闫少迪也遇到过不少“话痨”患者,他们会聊聊爱吃的食物,工作情况,生活琐事。这些看似没用的聊天,却能让医生了解到患者的日常生活,有助于分析病情,也是患者对医生的一种信任。“作为一名医生,每个病人我们都会认真对待,看到他们健康、开心地踏出病房,是一件让人幸福感加倍的事,有一种做医生的成就感。”△闫少迪在手术室但人生无常,并不是所有的患者医院,医生更多时候需要面对瞬息而变的生死。“接诊时各项指标都正常,午饭后就说人在抢救了……”这是闫少迪印象最深的病例。“他六十多岁,办理入院时已经快中午了。一大早来看病又没吃早饭,患者想先吃午饭,再进一步检查。因为接诊时,没有出现任何不舒服的地方,除了血压偏高一点,其它几项指标都很正常,就让他先吃饭去了。没想到,一口饭的时间,就听到护士喊病人在抢救。”颜红兵、闫少迪(左一)手术中尽管闫少迪所在的“颜红兵教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治团队”是医院引进的七大“三名工程”之一,作为顶尖团队的骨干成员,面对突如其来的“离开”闫少迪仍然意难平。其实早在第一节解剖课时,闫少迪就做好了面对死亡的预期。当它来临时,医生能做的也只是尽全力。闫少迪不止一次告诉自己:“做医生就必须要理性地去对待这些事情,才能够把工作做好。”△闫少迪参加学术会议有人问闫少迪,为什么能坚持下来?“我们医生看到有人康复出院,有治疗效果,会很开心很欣慰,但不可避免的会面对许多残酷的事实。但理性不代表无感,只是这份感情更多的是埋藏在心里,用合适的方式疏导和转化,腾空自己满满的心,容纳新的病人,新的情感。”03工作生活医生是职业更是责任沟通和治疗一样重要“帮助患者康复不仅是生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病情说得重了,会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说得轻了又会不重视。”闫少迪不仅治病还要医心。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位大公司年轻的女高管,三十出头,当时得了肥厚型心肌病,不愿植入心脏除颤器,最怕就是突发心跳骤停,需要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TIPS: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居全球之首,但心跳骤停的抢救成功率不到1%。心跳骤停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停跳10分钟后,抢救的成功率几乎为0。怕什么来什么!因为吃药后容易犯困,考虑到自己才30多岁,状态还好,又是职业上升期,病人没有吃药,没想到在上班路上意外猝死了。医生不是上帝,但“遵医嘱”,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在特殊情况下却是保命的关键。“有效沟通”成为闫少迪提到次数最多的一个词。为了及时地照顾到病情较重的患者,医院,闫少迪都会优先回复患者消息。“每一个回复可能都会直接影响到一个患者的康复。当遇到比较焦虑的患者,更需要耐心答复,慢慢引导。”
休息时,闫少迪通常会选择养鱼,跑步等方式来调整心态,整理心情。
医院地理位置属于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上班人群多是IT行业的技术人员。闫少迪经常透过窗子看到11点钟后,下班族排队挤地铁的身影,也感叹着每个人都有压力,大家还是一样努力工作。
对初到深圳的医学生们,闫少迪用自己的经验给了最真诚的建议:“深圳是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如果你初来乍到,可以尝试到不同的地方去看看,你会爱上这座城市,喜欢上深圳医生这个群体,总有一个吸引你成为深圳人的理由。”8.19医师节就快到了给医生们比个心吧谢谢你们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