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从中西医角度看心衰的病因病机与病理
TUhjnbcbe - 2023/11/2 23:04:00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心脏结构性或功能性疾病所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由各种原因的初始心肌损害(如心肌梗死、心肌病、炎症、血流动力负荷过重等),心脏舒缩功能障碍,引起心室充盈和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我国年对人的城乡居民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成人心衰患病率为0.9%,其中男性0.7%,女性1.0%,女性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衰患病率迅速增加。其中冠心病、高血压是慢性心力衰竭的最主要病因,一项对我国42家医院、、年3个全年段的例心衰患者的回顾性分析发现,冠心病占45.6%,居各种病因之首;高血压病占12.4%。同时,心衰患者的死亡原因依次为泵衰竭、心律失常、猝死。慢性心力衰竭病因分为基本病因和诱因。基本病因主要由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心脏长期容量和(或)压力负荷过重导致的心肌功能由代偿最终发展为失代偿。包括原发性心肌损害(缺血性心肌损害、心肌炎、心肌病和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和心脏负荷过重(压力负荷过重和容量负荷过重)。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心衰症状会因增加心脏负荷的因素诱发,如感染、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过度体力消耗或情绪激动等。生理状态下,心脏维持机体正常血液循环受到神经介质和内分泌因子的调节。当心肌受到损害时,心肌会发生适应性代偿,机体通过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使心脏代偿维持机体血液循环;由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过度激活,使心室重构从适应性代偿到失代偿,最终导致心衰的发生。慢性心力衰竭归属于中医“心悸”“喘证”“怔忡”“心痹”“水肿”等范畴。根据心脏的受损部位,将其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根据心衰的发生速度,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根据左室射血分数的大小,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中医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司,情志失调,劳累过度及外邪有关。基本病理改变为心、肺、肾阳气亏虚,血脉运行无力,水湿不化,聚而生痰饮,卫外不固,淫邪内侵。早期表现以心气虚为主,进一步发展为气阴两虚,或气损及阳,最终导致阴阳两虚,其中以阳虚为主。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中西医角度看心衰的病因病机与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