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北京大学心血管转化医学论坛学术周心力衰
TUhjnbcbe - 2024/5/5 17:16:00

医院等单位主办的北京大学心血管转化医学论坛学术周(PUCT)系列学术会议于年11月6日正式开始,大会主席、医院大内科主任高炜,大会执行主席、医院心内科主任唐熠达教授发表致辞,一场学术盛宴正式拉开序幕。第一个论坛为广大同道呈现的是心血管疑难危重症与学科交叉学术研讨会(CCIS)-心力衰竭专场,医院崇礼院区副院长郭丽君教授担任本次心衰论坛坛主。

大会主席:医院大内科主任/血管医学研究所所长高炜教授

大会执行主席:医院心内科主任/血管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唐熠达教授

心衰论坛坛主:医院崇礼院区副院长郭丽君教授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尽管近年来心衰诊治领域进展迅速,但心衰的治疗现状仍不能令人满意,心衰患者预后仍相对较差,造成严重的社会负担,是心血管领域最后的战场。针对这一现状,研讨会精心选题,针对心衰的发病机制、临床分型、药物和器械治疗等热点邀请来自中医院、医院、医院的知名专家为大家带来精彩分享。

心衰专场的第一个section主要聚焦心力衰竭的基础研究和基本理论。首先由北医三院徐明教授对心力衰竭过程中的重要机制——心脏重塑进行了讲解。他指出,目前心脏重塑研究的瓶颈包括:缺乏对心脏重塑的动态评估研究、缺少整体性及系统性评估多器官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缺乏临床有效、低副作用的干预方法等方面。徐明教授团队通过主动脉内置入球囊的方法,构建了比格犬心脏重塑模型,发现了球囊植入后引起心肌肥厚和纤维化、电机械耦联延长;球囊撤离后心肌肥大和纤维化部分逆转,电机械耦联缩短的现象;提出了Junctophilin2(JP2)是心脏重塑兴奋收缩耦联稳态维持的关键分子,而心衰时miR-和miR-的异常高表达时JP2下调的重要内源性机制;并且提出了对心脏重塑进行整体性及系统性评估的研究设想。

医院张健教授结合团队工作基础,介绍了左心室逆重塑的概念及研究进展。左心室逆重塑(Leftventricularreverseremodeling,LVRR)是指给予指南建议的药物或器械治疗,左心室功能显著改善伴左室容积或内径缩小的过程,其发生率在30%-40%左右。判断LVRR的标准包括功能标准和结构标准两个方面(表1)。

治疗早期(1-2年)即出现LVRR的患者往往预后较好,但仍有10%-44%的患者会出现心功能的再次下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药物治疗的中断。张健教授团队通过对名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DCM)患者进行的分析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在名DCM患者中有28.1%出现了LVRR,他尤其指出,早期(12±6个月)出现LVRR的患者长期预后较好,ACEI/ARB类药物的使用是LVRR的重要预测指标,而停药是LVEF再次降低的重要原因。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eartfailurewithpreservedejectfracton,HFpEF)一直以来均是心衰诊治的难点也是目前心衰领域的研究热点,医院刘小慧教授针对HFpEF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讲解:HFpEF定义为LVEF50%,伴有BNP升高,以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目前认为HFpEF是一种复杂的多器官综合症,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肥胖、OSAS等。这些疾病除了引起心脏本身结构功能的异常,可以造成全身能量代谢障碍及多脏器损害。从病因学上,原发性HFpEF分为5型,其预后取决于不同的临床表型,以及伴随疾病危险因素重叠的程度。HFpEF的预后要优于HFrEF,但是BNP或NT-proBNP明显升高的HFpEF患者仍较差。治疗上目前尚无某一个药物可以起到统治性的作用,仍需要对其原发疾病和其危险因素进行治疗和控制。

最后,北医三院郭丽君教授回溯了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发展历史,比较了肺动脉导管和PiCCO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特点和优劣;对压力容积环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分别对于左心衰、右心衰、休克以及主动脉瓣狭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等特殊疾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了阐述。

心衰专场的第二个section则更加侧重于心力衰竭具体的诊疗进展。首先由北医三院心内科韩江莉教授讲解了如何对高危心脏疾病进行识别和评估。韩江莉教授指出,反应呼吸、循环是否稳定的指标对评估至关重要,辅助检查对于病情监测和病因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患者,需要重视机械辅助支持、多学科合作等。

北医三院心内科祖凌云教授对心力衰竭治疗进展和未来方向进行了介绍。近年来涌现出一系列用于心衰治疗的新药,既有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如ARNI和伊伐布雷定,也有心衰治疗领域的明星,如SGLT-2i和维利西呱。最后,祖教授还对新兴的用于心衰诊断和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了介绍。

北医三院心内科王贵松教授的演讲再次将主题带回到临床实践的第一线,回归到心力衰竭治疗中最重要的一环——容量控制。在对液体分布和容量管理的基本理论进行讲解的同时,也提出了非常具有操作性的容量管理方法。

北医三院心脏外科专家张喆教授进行了主题为终末期心衰器机械循环辅助的研发的分享。当常规药物、传统手术等治疗无效时,众多的医疗科研团队投入到心脏机械循环辅助研究的探索中,我国也涌现出如久安人工心、HeartCon火箭心、ChinaHeartVAD中国心和永仁心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希望随着人工心脏技术的不断进展为终末期心衰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4个小时的心衰专场活动郭静萱、陈凤荣等备受心血管学界敬重的老前辈一直全程参与,他们严谨认真、学习不止的专业精神也让与会同道在获得知识之外经受了一次精神洗礼。整场活动吸引了超过名同道线上参与,线上、线下互动热烈,针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在这场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诊疗、从经典回顾到前沿分享的学术活动中教学相长,充分体现心血管危重症与学科交叉、临床与基础相结合、医学前沿与基层医师培训相结合的大会主旨。

本次学术周设立了包含冠状动脉影像与功能性评价论坛、心血管疑难危重症论坛、学科交叉论坛、心血管代谢论坛、心衰论坛、抗栓论坛、康复论坛、心脏超声论坛、智慧医疗论坛等18个版块。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主会场与分会场同步、手术转播与会议平台交互的新模式,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敬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大学心血管转化医学论坛学术周心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