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前,谷兴琳从东北来到了南京,来到了他“梦开始的地方”。作为一名年轻的医生,他励精图治,不畏艰难,从一张病床起步,医院小儿外科,把整个生涯奉献于斯。而今回首往事,谷兴琳却显得十分淡然:“作为党员,遇到难事就该第一个站出来。”
入党的初心鞭策着他
立志投身战场,却走上了治病救人之路
当年轻的谷兴琳怀着一腔热血报名参军时,他没有想到,自己未来的生涯没有在战场上挥洒热血,而是在病床前救死扶伤。
年的大连,硝烟正浓。国民党军队尚盘踞在东北的各大城市,解放军则一面巩固战线,一面扩充力量,著名的辽沈战役一触即发。
“当时,我还没满18周岁。”谷兴琳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往事俨然历历在目:“很多像我这样的东北青年得到可以报名参军的消息后,都去了解放军的兵役站。我们那一批,总共有几百个青年报了名,然后立即前往了大部队。”
令谷兴琳意外的是,他虽然顺利地报了名,却并没有和其他人一样开赴前线。原来,由于战争需要,当时部队里医学人员紧缺,需要从报名参军的人员中选择一批有文化基础的,送到后方军医学校学医。“几百个人里,一共只挑选了5个人,而我就是其中之一。”
战争很快就结束了,“意外”成为了一名医生的谷兴琳却已经爱上了这份职业,决定沿着这条路奋斗下去。“青年人求上进就是要入党。”谷兴琳告诉记者,自己当时一心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自己也为这个目标而不断奋斗、不断学习。他说:“想要入党,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学好本事报效党和人民。”谷兴琳先是跟着集体到鹤岗学习文化课程,又考入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学习儿科专业。
年1月毕业后,他先后在医院儿科和辽宁医院儿科工作一年。年,谷兴琳把一身本事带到了南京,来到了刚刚成立3医院,从医院六十余年的不解之缘。
党员的信念支撑着他
独当一面承担重任,一手筹建儿医外科
医院,百业待兴。“医院的时候,全院所有的职工加起来只有70来个人。医院除了一个内科,什么都没有。”谷兴琳回忆,当时虽然来就诊的患儿不多,病种却是五花八门。由于科室单一,当遇到内科处理不了的患儿时,医院,由成人医生来接手。
这样磕磕绊绊的日子,一转眼就是三年。看着一个个患儿和家长失望地离开,谷兴琳明白,事情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医院必须成立外科!”
曾经的南京市医院门诊楼
天遂人愿。国家卫生部恰好在那年下达了文件,给了江苏省两个赴上海培训的名额。谷兴琳代表南京市医院,拿到了一个宝贵的名额,参加了为期一年的培训。在培训期间,谷兴琳还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这个身份,将在日后的生涯中一次次给他以激励,让他不畏艰难,勇攀高峰。
由于学习努力、成绩突出,带班的老师试图把谷兴琳留在上海。而另一边,南京市医院也坚决不放,焦急地等待着谷兴琳的回归。两边“争抢”无果,只好把决定权交给谷兴琳。而谷兴琳的选择,仍然是南京市医院。
回到南京后,谷兴琳成为了院里唯一的外科医生。而他也只有两个十五六岁的学生作为助手,另外还有唯一的一张病床。筚路蓝缕,谷兴琳奋然前行,一定要把外科建设起来。他还记得自己接手的第一个重病例,是一个因肠坏死而昏迷的患儿。病情危重,谷兴琳立即为患儿做了手术,然后在病床边守了三天三夜,直到患儿脱离危险。
由于只有自己一个医生,当时通讯条件又不方便,医院当成了家,常常24小时守在病房。这份坚守不怠的责任心和顽强拼搏的党性,让科室从小小的一张病床走向了辉煌。
党员的精神鼓舞着他
一次次挑战新目标,70岁高龄主刀移植心脏
从一张病床开始,谷兴琳一手促进了南京市医院外科的发展。先是增加病床、扩充医护人员,然后是组建新的科室,培养精英人才……作为一名老党员,谷兴琳始终致力于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到了年,谷兴琳还医院心脏外科接受了为期一年的培训,让科室的水平更上了一层楼。
年谷兴琳教授获得南京市先进卫生工作者
返回南京后,谷兴琳在南京市医院创建了小儿心胸外科专业,并向着更远的目标发起了冲刺——年4月,在完成了几十次动物实验后,谷兴琳和同事们经批准后开展了第一例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并一口气创下了小儿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连续多例无死亡的佳绩。
一系列的优异成果,让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南京市医院小儿心胸外科专业也得以广为人知,成为了名动一方的权威专业。
年谷兴琳教授(左二)在手术中
谷兴琳教授查房(右一)
波澜壮阔,似乎注定是谷兴琳生涯的主旋律。年,七十高龄的谷兴琳又遇上了新的挑战。
“那是一个13岁的小孩,患有严重的心肌病,除了心脏移植没有别的办法。”谷兴琳告诉记者,“当时,江苏省还没有儿科心脏移植的先例,省卫生厅对此也没有底,不敢轻易批准。”但谷兴琳一方面考虑到国内外已有部分可以借鉴的经验,另一方面认为患儿情况危急,坚持反映相关情况,要做这台手术。最后,力排众议的谷兴琳得到了批准,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术后,患儿不但恢复良好,还顺利考上了大学。
谷兴琳(右三)参加第二届小儿心胸外科交流会
如今的谷兴琳已然年过九旬,他的党龄已有60年。在接受采访时,谷老依然思维清晰,口齿伶俐。那些大半个世纪前发生的事情,被他一件件娓娓道来,如在眼前。
党员和医生的双重身份,一直让谷兴琳十分自豪。如今,又有许多青年党员加入了医生行列。提到这些后辈,谷兴琳语重心长地说:“作为党员,一定要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好好工作。遇到什么苦差事,党员要第一个站出来。”
通讯员张艾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吕彦霖
摄制于房浩
校对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