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进展EHJ表型表现心电图致病基因
TUhjnbcbe - 2020/12/9 17:28:00

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临床表现和病史多种多样,临床诊断具有一定难度。近日,瑞士苏黎世KlinikImPark医院StefanoCaselli教授、意大利体育医学与科学研究院AntonioPelliccia教授在《欧洲心脏杂志》(EHJ)发表了题为“Theelectrocardiogramandthephenotypicexpressionof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的观点文章,对HCM的心电图和表型表现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HCM的诊断

指南建议,采用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或计算机断层扫描等任何成像技术,发现一处或多处左室心肌节段厚度≥15mm,可确诊HCM。

然而,HCM患者室壁厚度较薄的情况并不罕见,尤其是年轻运动员(左室壁厚13~14mm)。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评估其他方面,包括家族史、非心脏症状和体征、心电图异常情况、实验室检查及多模态心脏成像等。

最终为诊断提供强有力支持的是确定的致病基因突变。但在缺乏表型的情况下,致病基因异常的价值有限,且对于具有HCM遗传史的家庭,简单的基因变异并非诊断的充分标准。

心电图异常能否作为HCM的早期表现,并由此确诊HCM?

通常,在没有其他表型特征的情况下,年轻运动员可能会出现心电图异常,从而引发疾病早期表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具有阳性遗传背景的个体,其心电图异常的重要性如何?如果偶然观察到心电图复极异常,即ST段压低和下壁导联T波倒置,应如何定义和管理基因突变阳性的个体?

事实上,心肌病的初始表现较少出现心电图异常,也不会作为疾病的首要表型表现,而是在数年之后表现出来。

亚临床心肌病的主要心电图异常实际上表示去极化和/或复极化异常,但由于指南推荐的疾病诊断标志是左室肥厚,故不能基于心电图对HCM进行合理诊断。

致病基因突变和/或心电图异常是否增加不良事件?

致病基因突变阳性(G+)、表现型阴性(P-)且心电图异常(ECG+)的患者可标记为G+/P-/ECG+,并与无心电图异常(G+/P-/ECG-)者相区别。致病基因突变和显著心电图异常同时存在是否提高了形态学(即左室肥厚)、临床事件发展的可能性?这部分患者是否需要谨慎管理?

AntonioPelliccia教授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没有任何心肌病表现的情况下,大部分(>80%)心电图异常的个体在平均9年的随访中未出现左室肥厚,心电图异常是唯一的临床表现。

因此,从现有证据看,至少在出现结构性变化(左室肥厚)之前,致病基因突变和/或心电图异常似乎并不导致不良的临床后果。

在临床实践中,建议经验丰富的中心对这部分患者进行评估,评估团队包括运动医师、心脏病医师、心脏遗传学医师和影像学医师。具体而言,心脏遗传学医师的评估对于解释遗传学背景下的相关发现、确认突变基因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应考虑将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线成像技术,作为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肥厚的标准。

然而,即使不存在异常,超声心动图也不应作为唯一的成像技术,而是要求进行晚钆CMR检查,以发现超声心动图无法确定的某些异常,如经胸超声心动图上不明显的局灶性肥厚。

经过全面的评估之后,若未发现HCM的形态学特征,则不应将G+/P-/ECG+视为病理状态,患者只是“携带者”,日常生活不过多受疾病影响。因此,对于这部分人群,没有必要限制其积极的生活方式,如参加职业体育活动等。

参考文献

StefanoCaselli,AntonioPelliccia.Theelectrocardiogramandthephenotypicexpressionof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EHJ,13July.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田新芳┆美编柴明霞┆制版潘欢

↓↓↓点击"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进展EHJ表型表现心电图致病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