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七年前,我做了第一例肥厚型心肌病的心肌切除手术,当时患者是一个小姑娘,术后一个星期死亡,我们没能把她救活。我永远记得她。”5月22日,中医院58病区主任王水云在北京举行的肥厚型心肌病病友会上提及这样的往事。而十六七年后的今天,王水云所带领的手术团队进行单纯的心肌切除手术死亡率为零,总体手术死亡率不足1%,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了很多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心中的“救星”。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在安静状态下或运动激发后,左室流出道压差≥50mmHg,并且药物治疗无效,即为手术指征。梗阻使猝死风险增加,极大降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远期生存率,而通过外科手术解除梗阻的患者远期生存率和无梗阻患者类似。
据王水云介绍,外科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优势在于,矫正造成流出道梗阻的解剖畸形,术后压差降至最低,可以一并解决冠心病、房颤、瓣膜返流等等其他问题,安全性高。鉴于这样的优势,年美国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和年欧洲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认为外科手术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金标准,这给外科手术的发展带来了促进作用。但因需要主刀术者具有丰富的手术经验,因医院较少。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医院展开的20多年来在坎坷中迅速发展、不断改良。
王水云介绍,医院大约在年开始进行心肌切除手术,当时因为技术不成熟,切除的心肌很少;年做了十几例心肌切术手术,但同样因为切除心肌较少手术效果不是特别理想。
在年~年,医院共实施心肌切除手术70多例,围术期手术死亡率5.3%,手术后压差23.55±16.53mmHg。压差仍然比较高。
随着外科医生对疾病反复的研究和进一步的认识,年以后,手术有了较大的改观,国内外心肌切除手术围术期死亡率降低到1%以下。这意味着对某些外科医生来说这可能就是个常规的手术。年~年,医院共实施心肌切除手术93例,经过手术技术改良,手术安全性及术后效果大幅度提高,当时把术后压差降到14.34±13.44mmHg,无围术期死亡,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
年,医院共做了22例心肌切除手术,随后几年手术量大幅度提高,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年例,年例,年例。截止到上周五,王水云的手术团队今年已经做了70多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心肌切除手术,预计今年该团队将会做例左右这类手术,整个医院年预计会做例左右心肌切除手术,届时医院有可能成为全世界医院。目前医院已经累计完成近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外科手术,是亚洲最大、世界前三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外科治疗中心。
年以来,王水云的手术团队约有一半的手术患者同期做了其他手术,单纯进行心肌切除手术的患者大约只有一半,另外一半手术患者因为年龄比较大,可能有冠脉搭桥,瓣膜修复、房颤射频消融手术同期进行。单纯的心肌切除手术死亡率为零,总体手术死亡率不足1%,手术后压差在11mmHg左右。术后随访患者5年的生存率超过95%,安装永久起搏器的大概有2%,没有患者安装ICD(体内植入式除颤仪)。而王水云提醒患者,尽管些病人通过手术极大降低了猝死的风险,但并不能够完全消除猝死的风险,手术以后仍需服药来控制心率。对于手术之前有高度猝死风险的患者,比如室间隔大于30mm,有晕厥史的,有家族猝死史的的病人,术后或仍需植入ICD(体内植入式除颤仪)来预防猝死,患者在术后需要定期复查。
王水云指出,一些左室中部梗阻、心尖梗阻的患者在美国和欧洲的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上没说到需要做外科手术治疗。但这些患者有一部分症状很严重,是需要做手术的。他说:“我们的工作是一个开拓性的研究,通过外科解剖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的研究发现,那些心尖梗阻、左室中部梗阻的病人,以后还是能做手术进行治疗的。这是我们的工作上的一个开拓性的研究,它将应该成为国际上肥厚型心肌病外科治疗领域的里程碑式的文章。因为我们的认识和发现,肥厚型心肌病指南有可能被重写,我坚信有这一天。”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