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心血管内科电生理团队为一名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进行室间隔消融,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明显,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患者为中年女性,活动后出现明显的胸闷气短症状。医生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后,给予完善的药物治疗,并认为消除流出道梗阻是治疗的关键,最终医生决定通过Cartosound心内超声并联合射频消融对增厚的室间隔进行消融。术中,心内超声可以明确看到肥厚的室间隔以及拍打的二尖瓣前叶,舒张期测量室间隔最厚处可达25mm。射频消融后,即刻左室内压明显下降,术后听诊区杂音明显减弱。目前,患者走路、锻炼时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据医生介绍,肥厚性心肌病(HCM)是以心室非对称肥厚为解剖特点,尤其是室间隔肥厚。根据左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可以分为梗阻型和非梗阻型,国外报道人群患病率为/10万,国内调查显示患病率为/10万。在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HOCM)中,左心室收缩时血流通过狭窄的通道产生负压,可引起二尖瓣前叶的向前运动,加重梗阻。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运动耐力下降,甚至出现心衰、栓塞、猝死等风险。
对于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符合手术适应症的患者,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流出道梗阻的问题,需消除异常增厚的室间隔。室间隔减容可选用外科手术治疗、化学消融,以及现在新兴发展的射频消融治疗等。外科治疗创伤较大,前期患者接受度较低,住院时间较长,可能并发心律失常;化学消融是借助冠脉从而对室间隔进行损伤,该手术成功的关键就是确定合适的靶血管,消融范围不确定,有些可能还需要反复消融。
通过Cartosound心内超声并联合射频消融对增厚的室间隔进行消融,使得局部心肌坏死,失去收缩运动,减少流出道梗阻。超声与微创手术进行结合,患者不用承受外科手术的创伤,也不用承受化学消融室间隔带来的风险。射频消融与心内超声相得益彰,射频消融使得损伤区域相对可控,减少发生传导阻滞的风险,心内超声使得损伤“可视”,二者结合,为HOCM并符合手术适应症的患者提供了一条种全新但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医院作为山医院,在山西省率先开展心律失常介入诊疗,独立开展包括射频消融、冷冻消融、左心耳封堵等多项技术,现又为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介入治疗的多样性,使得医生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特点为每一位患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式。心血管内科将继续秉承山医大一院多年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患者为中心,为每一位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文/曲丽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