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来源于摄图网
社会发展很快,每个人压力都很大。
为了自己的生活,我们每天都奔波劳碌着。
然而,越是忙,我们越是容易忽略我们的朋友。
渐渐地,我们变的越来越孤独。
除了身边离我们最近的人,亲人、同事,更多的是客户,我们似乎没有任何时间和朋友们好好聊聊。
我们一直在往前走,路却越走越窄,人也越走越少。
身边没有几个特别能合拍的人谈天论地,也就没有什么真正的友情可谈。
我们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我们总想融入别人的氛围中。
以前的友情讲“义”。
于是,在这样的忙碌中,“道义”俨然成了一个奢侈品,因为我们连个能为他/她付出“道义”的人都没有。
君子如玉
荀巨伯是东汉时期的一位义士,也就是守义不苟、品行超凡的一个人。
有次他听说远方的朋友得了重病,于是他就爬山涉水,走了很远的路去看望这位朋友。
恰巧呢,朋友所在的地方正值敌人攻城,破城即在旦夕之间。
于是,他的朋友就对巨伯说:
“我这病看来一时半会儿也好不了了,很可能就要死了,你不用管我,赶快离开这里吧!”
只见巨伯说:
“我千里迢迢来探望你,如今敌人破城之际,有危险了你却让我离开,这种毁坏‘道义’而苟且偷生的事情,我荀巨伯怎么能做呢!(你就放心养病,我不会离开的。)”
城破了。
敌*进城后见到荀巨伯,就问道:
“我大*破城,一城的人都逃走了。
“你是什么人,竟然一个人留在这城中?”
荀巨伯回答说:
“我的朋友重病缠身,我不忍心抛下他一个人去逃命,(你们来了,如果大开杀戒)我宁愿以我的命来换我朋友的命。”
敌*听到后,便相互议论道:
“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啊,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真是以‘无义犯有义’啊。”
于是,敌国便调回攻打该城的*队。
荀巨伯终以一人之义保全了全城,使得整个城池都得到了拯救。
孟子讲“义”,说道“舍生取义”。
当然,在社会的救援中,我们经常看到“舍生取义”的人。
其实,“义”,孟子将其阐意为“合适”,也就是要做合适的事。
因此,为了合适的事,必要的时刻我们是需要“舍生取义”的。
所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义”是人与人之间一种高级的境界。
源于“道”而成于“义”。
是古人所尊崇的一种对朋友、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越来越复杂了。
人们最热衷的还是在“利”的跑道上竞争,而“德”的跑道却是很少有人主动且纯粹的加入的。
缺少“德”的行为,往往诞生许多出不可思议的人和事来。
就连朋友也慢慢地被定格在了通讯录里。
我们也许不可能像荀巨伯那样去做,但是我们需要那样的精神和道义。
有些东西抛弃的久了,就永远丢了;
有些东西离得远了,就再也回不去了。
即使回去,也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耗费很大的精力。
我们——
不应把不该被丢的东西丢掉,而把最该轻视的东西放不下。
”
《世说新语》原文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大*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
①相视:看望。
②委:抛弃,离开。
”
——本文参考陕西新华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南朝宋·刘义庆·著《世说新语》“德行第一·〇七”篇,第页]
编辑说明
文案:吻月斋主人
编辑:吻月斋主人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侵删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