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跨学科协作,为糖友筑建“心防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唐剑安副主任“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唐剑安副主任在致辞中指出,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战略部署下,中心发布《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专家共识》,既是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希望在年新起点新征程上,各合作团队继续不忘初心、行稳致远,为慢性病多学科协作管理和诊疗服务能力双提升,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书写新篇章。”
首都医科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马长生教授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生活方式转变、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因素,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带给我们的健康威胁日益凸显。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跨学科合作诊疗模式研究项目组组长、首都医科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马长生教授介绍,“这是尝试全程采取跨学科合作模式出台的一部共识,由心脏科和内分泌科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紧密合作、充分探讨,分别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管理的角度进行阐述,全面参考国内外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及专家经验,总结出适合我国的建议。”
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2.8%、患病人口达1.3亿,且患病率逐年上升。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跨学科合作诊疗模式研究项目组组长、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指出,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共同的土壤”,有着相似的危险因素,普及和加强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仍面临严峻挑战。他希望通过本次共识的发布,呼吁更多患者重视疾病综合管理,促进更多医务人员了解“控糖护心”的规范化、标准化诊疗。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部侯鉴君教授共识责编、《中华内科杂志》编辑部侯鉴君教授介绍,本共识邀请跨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历时约1年多,经过反复探讨论证最终出台。共识涵盖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和心力衰竭)的诊断、药物治疗及危险因素管理等相关的临床重要内容,还针对特殊人群如糖尿病肾病、高龄(75岁)及心血管危重症等患者给出了具体的临床建议,旨在加强患者的综合管理并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02
多维度支招,共谱糖心管理“白皮书”
随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跨学科合作诊疗模式研究项目组的核心专家代表对共识的重点内容进行解读。
中医院郭远林教授中医院郭远林教授首先介绍了《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诊断与基本药物治疗》。共识指出识别典型心肌缺血症状的重要性,轻微体力活动即可诱发典型症状的患者,要警惕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尽快转急诊或心脏专科诊治;中等程度以上劳力出现典型症状者考虑冠脉较严重的固定性狭窄,需进一步行冠脉造影(CAG)或CT造影(CCTA);静息状态、尤其凌晨易出现心肌缺血症状者需考虑冠脉痉挛性心绞痛,并进一步检查确诊。郭远林教授强调,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甚至无痛性心肌梗死是糖尿病患者致死性冠心病风险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冠心病极高危(包括糖尿病伴左室射血分数<50%、缺血性卒中、外周动脉狭窄、重度肾功能不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并存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1型糖尿病病程≥20年)的糖尿病患者即使无症状也应定期筛查冠心病。
在药物治疗方面,糖尿病患者一旦考虑存在冠心病,其基本药物治疗应包括抗血小板治疗、降胆固醇治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治疗、抗心肌缺血治疗四大类,特别是前三类药物是有助改善患者预后的。
医院彭道泉教授医院彭道泉教授讲授了《糖尿病患者血压、血脂管理及抗栓策略》。共识指出,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降压目标应小于/80mmHg,若不能耐受可放宽到</90mmHg。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降压药物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类药物;血压≥/mmHg、高于目标血压20/10mmHg者,或单药治疗未达标者应联合降压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降压药物加用β受体阻滞剂。共识还对家庭血压监测(HBPM)和动态血压监测(ABPM)进行推荐。
在血脂管理方面,共识建议依ASCVD危险分层进行差异化管理。所有糖尿病患者首先应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危险分层,并采用相应的治疗目标。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制饮酒。如生活方式不能使血脂达到目标,采用推荐的药物治疗。此外,年龄40~70岁、心血管风险高危/极高危的糖尿病患者,出血风险低危时可考虑使用阿司匹林一级预防,但抗栓治疗前需评估出血风险,并注意纠正出血危险因素。
首都医科医院刘彤教授首都医科医院刘彤教授对《糖尿病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心血管药物选择》进行解读。她指出,糖尿病肾病已成为我国慢性肾脏病(CKD)的首位原因,心-肾-代谢性疾病共患比例高。近年的循证医学新证据提供了更优化的药物治疗,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依据共识推荐合理选择。
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李一君教授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李一君教授针对血糖控制、生活干预、体重管理进行解读。总的原则要以患者为中心,进行个体化、分层管理,注意血糖控制的心血管获益与减少治疗风险相平衡。共识指出,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低血糖风险等情况确定个体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特别注意防范低血糖。生活方式干预作为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的基石,应从健康教育、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重视促进心理健康等方面全面重视。
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谷伟*教授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谷伟*教授则重点解读了《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降糖药物选择和联合治疗方案》。共识从2型糖尿病(T2DM)合并CVD/CKD/特殊人群三类人群出发进行概述。二甲双胍推荐为T2DM合并CVD患者的一线降糖药物(无禁忌证或不耐受),但不建议急性及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二甲双胍。如存在特殊情况,可依据共识推荐,合理选择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等。
在联合治疗方面,共识推荐对于T2DM合并CVD患者,无论基线HbA1c或个体化HbA1c目标值如何,建议在二甲双胍基础上联合具有心血管获益证据的降糖药物。合并ASCVD或心力衰竭者,可依患者情况联合使用GLP-1RA或SGLT-2i,以减少心血管事件。
03
亮点连连看,国民健康促进“标准化”
发布会最后,医院孙艺红教授对共识的亮点进行总结介绍。她再次强调,这份共识是跨学科合作诊疗模式研究课题的一大成果,从糖尿病管理角度、心血管病管理角度分别入手、相互借鉴补充,体现了内分泌和心内科两大学科的研究“精华”,最终制定确保患者获益最大化的最优方案。这将为提高我国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水平提供重要的帮助,也为未来探讨更广泛的多学科合作,如肾脏科、神经科等提供经验。
医院孙艺红教授亮点一:共识力求达到有的放矢、基于循证、贴近临床,共拆分为18个小节,面面俱到地涵盖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药物治疗及危险因素管理等相关的临床重要内容。
亮点二:共识对生活方式、血糖、血压、血脂、体重及特殊人群的诊治规范化、标准化提供参考意见,特别是降糖治疗中重视降糖药物的心血管获益,推荐优先考虑具有心血管获益的药物(如GLP-1RA利拉鲁肽肽)以减少心血管事件。在血糖控制目标方面,提出T2DM合并CVD患者HbA1c的7%、7%-8%、8%-9%的个体化目标、实现分层管理。
亮点三:共识强调个化体治疗,并给出可行性方案。针对特殊人群,如高龄(75岁)、糖尿病肾病、肥胖、心血管危重症等患者分别解析,在治疗目标、管理途径、注意事项、风险评估等各个方面均给出了具体的临床建议,力求让全国各地各级医生和患者均得到有效参考,“有据可依”,实现因人而异、精细管理。
与会代表们纷纷表示,共识的发布让大家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有了更全面清晰的认识,在规范化、标准化诊治方面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目前,仍有不少民众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危害认知不足,大家希望未来通过医患双方和全社会的努力,推动全民健康提升,为实现《“健康中国”规划纲要》目标添砖加瓦。
张瑞岩教授:AHA/ACC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及治疗指南解读
OCC|赵仙先教授:多形式多维度,剖析结构性心脏病疑难点
科学家重定义“心脏的跳动”,或预示着心脏病新疗法的发展
进群
健康界柳叶刀论文精读群、健康界心血管学术交流群和健康界肿瘤学术交流群现已开通,学术大咖云集,每天都有精彩分享,想进群的抓紧啦!
扫一扫,添加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