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室镜外科
脑室镜手术包括脑室造瘘术治疗脑积水和各种类型囊肿,以及脑室内缺乏血供肿瘤的切除。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首选方法,具有缓解症状迅速、并发症轻微、费用较低等明显优势;尤其是由肿瘤引起的梗阻性脑积水如松果体区肿瘤合并梗阻性脑积水,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可以迅速并安全地缓解颅内高压症状,改善病情,还可以同时行内镜肿瘤活检术,为进一步治疗提供病理学依据。
脑室镜手术的其他适应证还有导水管支架成形术治疗中脑导水管狭窄;透明隔造瘘术治疗非对称性脑积水;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Chiari畸形脊髓空洞症合并脑积水,可在缓解脑积水的同时治疗脊髓空洞症,避免行颅后窝减压术。
二、经鼻内镜颅底外科
经鼻内镜颅底手术是目前处理颅底中线病变的主要手术方法之一,在不牵拉脑组织的情况下,经天然解剖通道如鼻腔和副鼻窦的巨大空间充分显露和最大程度地切除颅内病变,手术视野显露清晰、全切除率高。经鼻入路手术的切除范围纵向可从额窦至枢椎(C2),横向包括双侧眼眶、海绵窦、Meckel腔、翼腭窝、颞下窝、颈静脉孔和咽旁间隙等广阔的颅底空间。但经鼻入路特别是扩大经鼻入路导致的鼻腔结构破坏、颅底缺损、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和嗅觉障碍等并发症,是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
内镜下经鼻入路分为标准内镜经鼻入路(SEEA)和扩大内镜经鼻入路(EEEA)。早期开展的标准内镜经鼻入路是以单侧鼻孔操作、外移中鼻甲、切除蝶窦前壁直达鞍区为特点,适用于垂体瘤、Rathke囊肿、鞍内型颅咽管瘤和脑脊液鼻漏等颅内病变的治疗。该入路创伤小、肿瘤切除彻底,其疗效优于显微经鼻入路手术。
标准内镜经鼻入路由于显露范围局限、操作空间狭小,故而对其进行诸多改进,如双侧鼻孔操作、切除鼻中隔后部等;目前已发展为以经双侧鼻孔入路,双手操作,外移中鼻甲,分别切除蝶窦前壁、部分后组筛窦和鼻中隔后部,充分显露和切除鞍底骨质直达鞍区为特征的手术入路。
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中通常需广泛显露鞍底,达到4B程度,即上、下海绵间窦和左、右侧海绵窦的蓝色边界,并尽可能按照假包膜外分离技术切除肿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出现扩大内镜经鼻入路,根据其显露区域不同,分为经筛窦入路、经鞍结节和蝶骨平台入路、经蝶鞍旁海绵窦入路、经后床突入路、经斜坡至岩斜区入路、经下斜坡至颅颈交界区(CVJ)入路、经上颌窦翼突入路、经上颌窦颞下窝入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