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心”》系列访谈之一
第期
前言:高端访谈栏目《孟杨访谈录》邀请浙江省的十位著名心内科专家共同参与公益科普项目——《谈“心”》系列访谈,旨在向国内老百姓传达可靠的心内科医学信息,为大众科普正确的诊疗知识。参与《谈“心”》系列访谈的十位专家分别来自浙医一院、浙医二院、医院医院,他们作为国内外顶尖的心内科专家,将为大众分享其专业的医学见解和临床的真实案例。
年初,医院心内科工作,就这样在门诊室、病房、手术台、教室和学术会议间忙碌了35年。
作为浙江省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的现任主任委员,徐耕主任于年以来,已在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方向上坚持了近二十年时间,成为这一领域的知名专家。近年来,他也致力于这方面工作的推动与发展。
浙医二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徐耕
现在,徐耕主任每年的起搏手术量在多台,特别是新型的三腔起搏器,一年要完成将近台。“从数量和质量来说,我们做过的起搏器植入手术在全国范围内是排得比较前面的。浙江省的起搏技术,特别是像三腔起搏器的植入量在全国排名第一位有十来年了。”徐耕主任坦言。
为了让大众能更好的理解,面对采访时,徐耕主任总是将答案清晰的拆解为“由内而外”的多个层次,并且运用日常语言和生动的比喻进行描述,使得心律失常和心脏起搏器这个深奥复杂的话题,变得深入浅出。他说,在这些常识方面,相信自己可以给大家做一些普及来提升认知。
对待心律失常不可大意,
严重时可能导致猝死。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一组重要的疾病,同时也是经常出现在人群中的常见病。它可单独发病,也可能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最为严重时可能会突然发作导致猝死,或是持续累及心脏而导致心力衰竭和中风等。这样可大可小、易被低估的疾病,值得大众认真了解和谨慎对待。
徐耕主任表示,要了解心律失常,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心律。“正常人的心脏在做收缩活动之前,会有一个心电兴奋传导的过程。心脏每一次的跳动,都有一个从心电兴奋传导到心房心室收缩的过程。”
而心律失常,则是这种跳动的节律发生了异常。通常由于激动起源异常或激动传导发生异常,如传导缓慢、传导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或节律异常。徐耕主任说,“心脏的每一跳都由心电激动控制,如果这种节律一旦变快或是变慢,就是一种异常;如果激动一旦无法从心房传导到心室,就是一种严重的传导阻滞。所以,一些激动的起源异常,或激动的传导异常,综合来说都叫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两种类型:
快速型与缓慢型
“在临床上,医生为了用药和处理时方便区分,一般把心律失常分成两种类型,一种心跳比较快的叫快速型,一种跳得慢的叫缓慢型。”
徐耕主任表示,一般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病人,在病症比较轻微时的感觉是心脏“咚咚咚”直跳,类似心慌的状态,又或者在早搏时有一种突兀的心脏跳动感。“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病人如果心跳得非常厉害,又或者心律失常来源于心室,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血液循环,可能会出现意识丧失、抽搐、晕厥等严重情况。”
然而,缓慢型心律失常因其较低的人体感知度,患者经常不易发觉,相比快速型更需要提高警惕。
“缓慢型患者的心跳一般比较整齐,病人自己没什么感觉,但身体会通过另外一些现象传达出不健康的信号。比如,经常感觉疲惫和困倦,做事情没精神没力气,记忆力慢慢减退,晚上睡眠质量很差…等,这些都是比较轻微的症状。”徐耕主任说:“缓慢型心律失常如果厉害起来,起身活动时会出现头昏、眼前发黑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黑矇”,就是你在看东西的时候突然一怔,眼前会很短暂的矇一下。如果再严重,会出现晕厥意倒地和意识丧失。”
心律失常的相关病征,
两个方面一手掌握。
近年时不时传闻一些年轻白领猝死的事件,一来从侧面反映了心血管疾病年轻化的趋势,二来反映的就是不少人对心血管问题的忽视。
心血管疾病不仅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其发病率还在不断攀升。
徐耕主任就此分享了一些与心律失常相关的病征,他认为应该分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心律失常通常是由其他原发性心脏病引起的伴随症状。比如心绞痛,在胸痛的同时还伴有心慌,其原因可能是心肌缺血造成的早跳等,而心律失常就是该原发病所具有的症状之一。诸如此类的其他症状可能还有:血压高,胸闷气促,脚肿…等等。”
徐耕主任接着说:“另一方面,即病人没有原发病基础,心律失常是单独发病。那么可以通过症状的出现频度和程度来判断其严重性,并实施相应的治疗。如果病人的心脏是偶尔咚咚咚两下,一下子就挺过去了,那很可能是一些轻微的心律不齐。也许只是因为多喝了点酒或是浓缩咖啡什么的。”
心律失常对心脏的三大主要影响
不少患者对心律失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