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儿是我自己一个人带大的,从一出生都是我一个人搂着睡,听说没满月的宝宝不能老是让她哭,不然容易得脐疝,所以宝宝只要一哭,我就赶紧抱抱她。
等宝宝满了月,回了娘家,我以为宝宝哭了,或是吃饭的时候,我妈会帮我抱着,让我先吃饭,可是没想到的是,没有人帮我抱,我妈就说我,小孩子哭一下有什么,她哭说明她在做活,
我当时就无语了!后来我就抱着宝宝广东找我老公了,因为自己一个人带宝宝,太辛苦了,经常失眠,头发掉的也很严重,我就买了几盒调理失眠的药,我也问我妈,我这样失眠掉头发怎么办?我妈说她不知道。后来回家了,我回到娘家,还是一样的,宝宝一哭我就赶紧抱她,绝对不会让她哭。
我妈就问我,你是不是得神经病了?
我说,你说什么呢!我妈就说,
你如果没得神经病,你那么疼她干啥,以后她孝不孝顺你还不知道类!
你可不能为了一个孩子得神经病了!
宁愿不要这个孩子也不能这样!
我当时就气急了,我就说到,
对!我就是神经病!我早就神经了,你现在才知道啊!
不管我女儿以后对我好不好,我现在疼她是应该的,她以后对我好不好是她的事!
然后第二天我就回婆家了,请问难道疼自己宝宝也有错吗?
老公有时也说我太疼宝宝了,从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能不疼吗!
没有当过妈妈永远都不懂,这种感觉!
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我只在乎的宝宝好不好!
小诺妈妈这种心理其实很多新手妈妈都有,一直觉得只要爱孩子就没有错。
不过小诺妈妈程度比较深,一般妈妈都不会这么样的溺爱自己的宝宝,“过犹不及”这句成语说的非常好,对于孩子的爱也是有尺度的!那么如果超过了这个尺度,就成了病态
溺爱真的是一种病溺爱是一种毁灭性的爱,是一种懒惰的、不负责任的爱。它会压制和破坏孩子的成长。明知道溺爱不好,但为什么,那么多的父母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溺爱行为呢?
看起来,溺爱仿佛有那么一点伟大的味道,因为从现象上看,溺爱的父母是通过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需要的。但实际上,溺爱源自父母的自恋。溺爱孩子的父母无视孩子真实的成长需要,将孩子当成自己的另一个“我”,给予过度满足。可以说,无限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无限制地在给予自己。“每个人内心中都藏着两个‘我’。一个是‘内在的父母’,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的现实父母和自己理想父母的内化,当我们做父母时,这个‘内在的父母’就是我们自己。另一个是‘内在的小孩’,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童年体验的记忆和自己理想童年的内化。”
溺爱有很多种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父母自己‘内在小孩’向外的投射。溺爱的父母将自己的‘内在小孩’投射到现实中的孩子身上,他们无节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节制地满足自己。”奶粉要买最好的、早教中心要去最高档的、衣服要穿世界名牌……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很多父母在为孩子花各种名目的钱时给自己的自我安慰。这里所谓的起跑线,其实是一种焦虑的起跑线。“当他们是孩子的时候,很多人都没有受到理性教育模式的熏陶,或者说很多人没有找到良好教育和好父母的答案。成为父母后,他们自身承受着沉重的职业压力,孩子承受着沉重的学习压力。用什么来调节压力?在找到良好途径之前,可能就是一些不理性的攀比和物质补偿。”,心理学有一种说法,对孩子拼命的好、失去理性的好,其实是在内心对自己好的一种表现,不是因为如何爱孩子,而是在补偿对自己的爱。带着这种对自身爱的补偿,使父母在养育孩子时失去了理性,带着深深的焦虑和恐惧。
一、溺爱的表现:溺爱有两种:包办型的溺爱和纵容型的溺爱。包办型溺爱的父母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了,孩子不动手就可以得到一切,他们不鼓励甚至不喜欢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纵容型溺爱的父母,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管多么大、多么不合理的要求,他们都会拿出全部力气去满足。溺爱的危害溺爱会造成的负面影响:1、溺爱会阻止孩子的心理甚至是生理的成长当父母溺爱孩子的时候,他们会很容易忽视孩子自身的需要,尤其是心理、精神和心灵成长的需要。溺爱的父母恨不得自己的孩子永远都不要长大,一辈子都做他们“内在小孩”的投射对象,否则就会感觉到失落,好像丢掉了什么似的-----他们的存在价值没有了。2、包办型溺爱让子女为父母而活包办型溺爱的父母会剥夺孩子自我探索的机会,他们太重视塑造,刻意按照他们的意图来塑造孩子,而不懂得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无论父母的安排多么完美,孩子都会有一种感觉:他们好像不是为自己活着,他们只是活出自己的父母。“妈妈对我这么好,我怎么能生妈妈的气呢!”。在中国,包办型的溺爱一般都伴随着一个高要求:好成绩。也就是说,包办型溺爱是交换性的,父母替孩子安排好一切,但孩子要回报一个好的学习成绩。部分包办型溺爱下的孩子成功了,但是有一天这个孩子长大了,会突然觉得没有为自己活过,大量包办型的孩子失败了,他们一生中都无法离开父母而独立生活。3、溺爱是一个温柔的陷阱溺爱,是那些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辛辛苦苦亲手挖掘的陷阱。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权利,从而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机会。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在他的著作《父母手记:教育好孩子的种方法》中提到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母亲为她的孩子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心理专家。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从此以后,你是不是不再给他买有鞋带的鞋子了?夫人点了点头。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打碎了一只碗,从此以后,你是不是不再让他走近洗碗池了?夫人称是。专家接着说,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整整用了2个小时的时间,你嫌他笨手笨脚了,对吗?这位母亲惊愕地看了专家一眼。专家又说道,孩子大学毕业去找工作,你又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和权力,为他谋得了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位。这位母亲更惊愕了,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凑近专家问:您怎么知道的?专家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夫人问,以后我该怎么办?专家说,当他生病的时候,医院;他要结婚的时候,你最好给他准备好房子;他没有钱时,你最好给他送钱去。这是你今后最好的选择,别的,我也无能为力。4、以爱的名义摧毁孩子的感受包办型溺爱的父母不止剥夺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机会,实际上,他们对孩子的真实感受也常视而不见。他们习惯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却以为那就是孩子自己的感受。他们这样做,会导致孩子严重不信任自己的感觉,令他们不从自己的身上寻找和认识自己,而是从别人对自己的定义中寻找答案。结果就是,他们迷失了自己。在这段对话过程中,妈妈一直试图否认女儿的感受、女儿的判断,而试图将她自己的判断强加在女儿头上。她这样做,无疑是在告诉女儿,你内心的想法、你自己的选择、你自己的判断,是错的。她所谓“倔”的意思是:你不知道你的感受,我才知道,但你居然不承认。妈妈这样做,其实是在将她自己的“内在的小孩”投射到女儿头上。看起来,她是在溺爱女儿——让她吃冰淇淋,实际上,她对女儿的真实存在视而不见。实施溺爱行为的父母,并没有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们不懂得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也并不真正
放纵型溺爱发展到最后,还会培养出“父母的敌人”。譬如,在吃鱼和鸡的时候,妈妈会把骨头先剔掉,孩子小时候如此,上学后仍然如此。父母会说这样做是为了节省孩子的时间,防止他上学迟到。而孩子会因为习惯成自然,觉得这一切是理所当然的。放纵型溺爱会导致孩子心中根本没有其他人,如果父母不早点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最终也会发现,他们的孩子也是他们的地狱。并且,在放纵型溺爱中长大的孩子,经常伪装得很强大,但实际上他们难逃放纵型溺爱带来的三个常见的恶果:
依赖。即对亲密关系的严重依赖,他们不能接受独立,必须和其他人黏到一起,他们必须通过其他人对自己的在乎,才能觉得自己有价值。他们先是依赖父母,最终是依赖配偶或自己的孩子。他是配偶和孩子的地狱,因为他只知道提要求,让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