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后,无论患者是否接受血运重建治疗,均需要接受抗栓治疗,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但部分患者仍有血栓形成的风险。当提到心梗后左心室血栓形成的时候,通常会想为什么这部分患者形成了血栓,我们往往会想到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梗死的范围大、透壁,左室射血分数减低,左室室壁瘤形成等等。结合血栓形成原理,其实左室血栓形成是有原因可追寻的,包括左心室梗死后内膜损伤,炎症反应,血液高凝状态(炎症、心梗急性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室壁运动、流速、涡流、前壁和/或心尖运动减低或矛盾运动等),因此即使术后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但是仍有血栓形成风险。结合血栓形成的时间,大部分在早期,如心梗后1周-1个月期间,因此建议高危人群早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并及时采取积极抗栓治疗措施。
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房颤患者具有较高的左房血栓形成风险,不考虑CHA2DS2-VASC评分,这部分患者均建议行抗凝治疗,并且目前均推荐NOAC,甚至优于华法林。肥厚型心肌病时,左室显著肥厚,左室腔缩小,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左室舒张末压升高,左房回血障碍,在舒张末期,左房收缩时后负荷增加,左房壁增厚,左房舒张功能障碍。对于合并左室流出道梗阻、高血压、二尖瓣反流、冠心病等情况时,左房重塑可能发生更早、更为严重。此时,即使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其心排血量依然有所不足,如果发生房颤伴快心室率时更为如此。那么是否只有合并房颤会有血栓形成风险呢,实际上,对于合并左室中部梗阻伴心尖部室壁瘤形成时,结合存在的血流动力学障碍问题,依然具有左室血栓行程风险情况,必要时也是建议抗凝治疗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