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是贫血吗?
贫血在我国人群中总的发生率据估算在10%左右。至今仍是世界各国普遍而重要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其高危人群为育龄期女性、婴幼儿和儿童。
根据国内的调查报告,6个月至6岁婴幼儿的营养性贫血发病率可达43%,育龄期女性发病率达11.39%,而妊娠期女性发病率达19.28%。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贫血?
要准确判断自己是否贫血,医院检查血常规,也就是看血红蛋白指标。当成人男性血红蛋白含量低于g/L,成年女性(非妊娠)血红蛋白含量低于g/L时,就被认为贫血。
贫血根据血红蛋白含量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
轻度贫血:血红蛋白介于90~g/L;
中度贫血:血红蛋白介于60~89g/L;
重度贫血:血红蛋白介于30~59g/L;
极重度贫血:血红蛋白低于30g/L。
此外,当你出现以下6种症状时,可以考虑贫血发生的可能性:
软弱无力,疲乏困倦、活动耐力减退是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
皮肤黏膜苍白,皮肤黏膜、睑结膜、口唇、甲床苍白是最常见的客观体征。此外,还可有皮肤干燥无光、毛发干枯和过早灰白,以及一些典型的体征,比如匙状甲、牛肉舌、镜面舌等;
心慌气短、头晕眼花;
失眠多梦、耳鸣、记忆力减退,手足麻木感觉异常;
食欲不振,吞咽困难,异食癖;
其它:伤口愈合缓慢,容易感染,月经失调,水肿等。
贫血的原因是什么?
贫血一般分为:营养性贫血、巨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四大类。
咱们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缺铁性贫血是营养性贫血的一种,生长期的儿童、青春期的少女、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均是缺铁性贫血的高发人群。因为铁是合成血红细胞的重要物质,当缺乏铁元素时,血红蛋白不足,血液无法正常运输氧气,就会引起贫血。
此外,部分女性生理期月经量较多可引起贫血;营养物质摄入不足,缺乏维生素或偏食可造成营养性贫血;创伤大出血、消化系统疾病、肿瘤或溃疡等可因失血而造成贫血;恶性肿瘤或血液病,都可造成贫血。
缺铁性贫血怎样治疗?
治疗缺铁性贫血,原则很简单,就是补铁促吸收。
补铁:
◆食补:
常见的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有肉类、禽蛋、动物血、动物肝脏、海带、龙须菜、紫菜、木耳、香菇等,但动物类食物是首选,红枣、阿胶等补血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动物类食物中的铁以血红素铁(二价铁)的形式存在,吸收率可高达20~30%;植物性食物中的铁主要是非血红素铁(三价铁),吸收率仅有1~2%。
◆补铁剂:
口服补铁剂主要有硫酸亚铁、乳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等,用于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但是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泻和便秘等不良反应。
注射剂型主要有蔗糖铁和右旋糖酐铁,适用于口服剂型效果不好或不适宜口服的患者。
补铜:
铜元素能在肝脏内合成铜蓝蛋白,从而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日常可适当多食用口蘑、香菇、蚕豆、*豆、海米、蟹肉、紫菜、龙虾、榛子、松子等。
补充维生素C:
有些人缺铁是因为吸收差,而维生素C可以促使难吸收的三价铁还原成易吸收的二价铁,促进铁质吸收、利用率。紫甘蓝、橙子、柠檬、鲜枣中的维C含量较高。
贫血不是小毛病,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