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医学的复杂性、专业性、未知性,患者始终处于被帮助、被关心的地位,正是因为知识不对等,沟通不到位等一系列因素,医患之间的猜疑加重,医患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其实医患关系是利益的共同体,有着战胜病魔、走向健康的共同目标。为了弥补大家对医学认识的不足,我愿意利用业余时间,坚持科普,为民服务。从此预防疾病、走向健康的路上,你并不会无依无靠,如果您信任我,我愿成为您的医靠。
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患者说自己从年轻时心脏就不好,有从20多岁开始的,有从30多岁开始的。但是仔细询问之后又会发现,所谓的心脏不好,说自己有心脏病,并没有任何医疗单位给做出过诊断。
只不过是曾经有过胸闷或者气短,又或是有心慌的症状,有些人甚至是说不出怎么难受,就是出现了心前区或者是胸骨后的不舒服,便以为自己有心脏方面的病了。更有人直接从药店买了些药物吃了起来。今天亮哥要提醒大家别乱吃药,花冤枉钱不说还有可能损害身体。
先说说到底什么是心脏病吧。
其实并没有一个特定的疾病叫“心脏病”,所谓的心脏病是所有和心脏有关的疾病的总称,包括: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以及各种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等多种类型的心脏疾患。
举个通俗一点的例子,“心脏病”的概念就好像我们生活中经常提到的“水果”,虽然苹果、香蕉、菠萝、西瓜、橘子、桃子都叫水果,但是现实中却没有“水果”对应的具体东西。
而大家口中的心脏病基本上是把冠心病和心脏病划等号了。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心脏病都不是轻易就能做出诊断的,不是曾经胸痛过或有心悸、心脏不舒服的感觉,就是心脏病。患者常挂在嘴边的“心脏不好”只不过根据自己的感觉,自我做出的判断,是不准确的,甚至有可能是错误的。
那些从年轻时候就说自己心脏不好的人,有些是为了家庭琐事吵架之后出现了气短,有些是因为工作压力大觉得心情不舒畅,有些是因为家人或朋友的突然离世之后就经常觉得不舒服了,而这些症状的出现是和活动时没有任何关系的。
平常爬山、快走、快跑、重体力活动都不会诱发难受,而多数是受情绪影响之后才会出现症状。比如像我们之前说到了有些人是在亲朋好友,甚至是周围邻居过世之后就会不舒服好久,那段时间可能每时每刻都难受,生怕自己会出事,不敢吃、不敢睡,整天周身无力、无精打采的。也许吃了点所谓的管心脏的药,或者根本没用任何药物,过段时间之后就又生龙活虎了。
医生看病需要掌握足够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举个例子来说:
60多岁的老人劳累后就出现胸痛,伴有出汗,停下来后几分钟就好了,这样的情况,我们首先是要考虑有冠心病、心绞痛的。而冠心病的就是心脏的血管(冠状动脉)起码要狭窄50%以上,有的人75%以上才会有症状,而有些人狭窄很严重了,却不一定有症状。
要发现冠脉是否有狭窄,哪根血管有狭窄,狭窄程度是多少,有几根血管狭窄据需要做冠脉CTA或者冠脉造影才能知道,而做了冠脉检查,发现血管并没有严重狭窄或者干脆是没狭窄,比如心脏彩超提示有主动脉瓣狭窄的问题,那么这样心绞痛就要考虑是不是由主动脉狭窄引起的,还要除外有没有冠脉痉挛的问题,所以很难单凭一个胸痛的症状,就给出明确的诊断。
这也是为什么做了心电图还要查心脏彩超,有些人还做冠脉CTA(冠脉造影)的原因。
心脏就像一个房子,查心电图是为了看电路,查心脏彩超是为了看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也就是说为了看房子的框架,看门窗有没有问题,而冠脉CTA或者冠脉造影是为了看屋子的水路是否通畅。
看病如同断案,先是发现疑点,接着找证据,证据越多可能性越大,最终根据诊断标准作出诊断。疾病诊断对了,用药就会有针对性,效果就会好,病也就好得快,反之亦然。
不知道通过这篇文章您是否有所收获呢?以后别再问胸痛、头痛吃点什么药好的问题了,先要找到头痛、胸痛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解决胸痛、头痛的问题。
别乱吃药,否则花了冤枉钱不说,还有可能造成身体的伤害,严重时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