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学属于“血虚”的范畴,中医学认为,各类贫血均与心、肝、肾有密切的关系,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肾主骨生髓,为造血之源。如饮食失调,长期失血,外感*邪,七情内伤等因素,均可影响心、肝、肾功能的不足而导致贫血。
中医临床将本病分为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肾阳不足、脾虚湿困等证型。
辨证施灸
01、心脾两虚型
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纳少乏力,面白肢冷,腹满便溏,舌淡,脉细无力。
双侧背俞中穴区、双侧背俞下穴区、腰脊穴区、胃肠穴区、三阴交穴区。
每日1次,10次为1个周期。
02、肝肾阴虚型
头晕目眩,耳鸣盗汗,腰膝酸软,恶寒,面色萎*,口干,舌红少苔,脉弦无力。
双侧背俞中穴区、背俞下穴区、腰脊穴区、脊穴区、三阴交穴区。
03、肾阳不足型
头晕目眩,形寒肢冷,四肢不温,面色白,夜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细。
双侧背俞下穴、腰脊穴区、骶脊穴区、关元穴区。
04、脾虚湿困型
头晕目眩,面色晦暗或发*,脘闷纳少,水肿,舌苔白腻,脉沉迟。
双侧背俞中穴区、背俞下穴区、胃肠穴区、三阴交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