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猝死事件频发,这个救命神器你会用吗
TUhjnbcbe - 2023/6/4 22:24:00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人倡导在公共场所科学、合理、有效地配置AED,并进行相关培训。随着这些年猝死事件的频发,心源性猝死的急救和AED设备的使用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也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近半年来,AED相关话题至少4次冲上热搜,可以说是引发了全民的
  新华社发(施健学摄))

从年开始,我国开始在公共场所投放AED设备。截至年,日本在公共场所约配置有60万台AED设备,相当于每10万人拥有的AED设备数量超过台。到年为止,我国的公共场所配置的AED设备只有2万台左右,平均下来每10万人仅有几台设备,相当于是美国等西方国家AED设备配置率的1/30。根据年的数据统计显示:在上海,每10万人AED设备配置数量为约为4.5台;在深圳,每10万人配备数量为17.5台。这些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AED设备的配备数量。截至年底,北京22医院共安装AED设备台。年10月,北京市启动轨道交通车站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工作。预计到年底,北京市所有轨道交通车站将实现AED设备全覆盖。

五、哪些情况应该使用AED设备?绝大多数心源性猝死是由于心室颤动导致的心脏骤停而引起的,而AED设备正是通过电击除颤,恢复心脏节律性跳动的设备。因此,体外自动除颤仪的使用和心肺复苏只适用于心源性猝死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心脏骤停者。

如何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心脏骤停?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心脏骤停,要注意以下3个特征:

1、意识丧失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轻拍、轻摇患者双肩并呼唤,无任何反应。

2、颈动脉搏动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是心脏骤停的主要特征,可以通过颈动脉和股动脉进行判断,由于颈动脉位置好找,通常以颈动脉搏动消失做为判断标准。颈动脉位置:用食指和中指并拢,向一侧滑动触摸喉结处旁边的凹陷部位,即可触摸到颈动脉,一般检查时间为5秒,且不进行第二次检查,如果确定颈动脉搏动消失,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或体外除颤。

3、呼吸停止将耳朵贴在患者口鼻处,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胸廓起伏,也可以将棉花或羽毛放在患者鼻孔处确定是否有气体呼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首先要大声呼救,求助身边的人打急救电话,并想办法取得AED设备。一旦确定颈动脉搏动消失,不管患者是否存在呼吸,都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或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除颤。如果不能确定颈动脉搏动是否消失,患者有突然意识丧失和呼吸停止的时候,也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六、“救命神器”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在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之前要确保患者当前所处的环境是安全的,避免引起二次伤害。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主要包括以下5个操作要点:

1、开启自动体外除颤器打开AED电源(由于品牌不同,有些AED设备开机需要按开关键,有些AED设备打开盖子即自动开机),设备开启后会发出语音提示,根据语音提示进行后续操作。

2、连接贴片给患者贴电极片,装置中自带2个电极片,应将电极片分别贴在患者的左乳外侧和右胸上部(右锁骨下侧),具体位置可以参考AED设备外壳上的图样或电极片上的图片说明。注意电极片要紧密贴合患者皮肤。提醒:如果患者胸部皮肤较湿,应先擦拭干净后再贴电极片。注意避开伤口和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

3、按提示将电机线插入AED设备的相应插口处。

4、双手离开患者,AED设备自动分析心律按下“分析”键,AED设备开始分析心律,需要5-15秒。在分析心律的过程中,一定不要触碰患者,以免影响AED设备的分析结果。分析完成后,如果AED设备提示需要除颤,应立即按下“除颤”按钮,AED设备将自动进行电击除颤。此时,设备会提示附近的人要远离患者。目前,有部分AED设备会在分析心律完成后,自行除颤,不需要施救者按下除颤按钮。

5、配合进行心肺复苏除颤结束后,AED设备会再次分析心律。如果进行一次除颤后,患者没有恢复有效的心脏搏动,应立即进行5个周期的心肺复苏,2次人工呼吸加30次胸外心脏按压为一个周期。继续重复分析心律-除颤-心肺复苏的操作。如果AED设备分析不需要除颤,则要一直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能立即取得AED设备,应首先使用AED设备除颤,然后再进行心肺复苏。在专业的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之前,切记不要将AED设备移除或关机。

七、AED在使用过程中安全吗?

很多人会担心一个问题:就是使用AED设备施救的时候是否安全?如果对患者进行施救的过程中对其造成伤害,会不会承担风险?其实,AED设备是安全性非常高的医疗器械。在抢救的过程中,AED设备会自动分析患者的心律,并根据心律情况判断是否对其进行电击除颤,因此也就不存在因为误操作而伤害到患者的可能性。另外,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护施救者。我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八、如果身边没有AED设备,如何进行施救?

在我国,约有3亿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发病人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心脏骤停发生后,救治的成功率普遍不高。在对所有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措施中,心肺复苏无疑是最初始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由于目前国内AED设备的普及率还比较低,可能会遇到身边没有AED设备或是等待取AED设备的时间,这时候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应该如何处理呢?针对这种情况,在没有取到AED设备之前,患者出现心脏骤停,一定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1、判断患者是否有心肺复苏指征通过患者是否有意识、颈动脉搏动是否消失和呼吸是否停止等方面,确定患者是否出现心脏骤停。

2、呼救大声呼救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寻求其他人的帮助,并拨打急救电话。

3、胸外心脏按压如果患者无反应,施救者应先使患者取仰卧位,首先进行30次胸外心脏按压。有效的胸外按压必须快速、有力。按压频率在-次/分钟,成人胸外心脏按压深度不少于5cm,但不可超过6cm,以免导致肋骨骨折。

胸外心脏按压的按压点位于双乳头连线的中点。用一只手掌根部置于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根部叠放在手背上,双手指紧扣,以手掌根部为着力点进行按压。身体稍前倾,保证肩膀、肘部、手腕位于同一轴线上,与患者身体保持垂直。切记,胸外心脏按压时手臂不可弯曲。

4、开放气道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内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采用仰头抬颏或托颌法,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时,要捏住患者的鼻子,施救者用嘴把患者的嘴完全罩住,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不少于1秒,可见胸廓起伏即可,切不可过度通气。2次人工呼吸加30次胸外心脏按压是一个心肺复苏周期,在患者未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脏搏动或急救人员未赶到现场时,应重复进行上述心肺复苏操作。

九、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猝死其预防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社会大众现场急救知识匮乏,基本处于不足或缺失的状态。因此,对于这种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猝死等急性事件的预防显得更加重要。

1、识别心源性猝死的预警症状据统计,将近80%的患者在猝死发生的前2周会出现相应的预警症状,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心悸、晕厥、流感样症状、大汗、反复肠胃不适等。胸痛是冠心病的典型表现,一般发生在胸骨后方,疼痛边界不明确,患者主要感觉为闷痛。而在这些不典型症状的患者中,有超过90%是发生在猝死前的24小时以内。正是由于预警症状的不典型性,也常被人们所忽略,至少有2/3的患者未就医诊治。

虽然,识别心源性猝死的预警症状很重要,但是还应该对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提高重视:家族史:如果直系亲属中有心血管疾病和猝死病史的人,也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人群;诊断明确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患有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肥厚、心脏瓣膜病和脑血管病等;具备多个心血管疾病患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等。这几类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一定要注意观察身体出现的症状,同时要定期进行体检和心功能监测。

2、身体强壮的中青年人,为什么容易出现猝死?研究证实:在器质性心脏病中,早发冠心病是导致中青年人出现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约占所有发病患者的75%-80%。如果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被诊断为冠心病,即为早发冠心病。另外,一些非器质性因素,如巨大压力、突然剧烈运动、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剧烈的情绪波动以及突发的应激状态等,也使中青年人的猝死率明显增加。

3、如何预防心源性猝死?在我国,引起心源性猝死的病因中超过50%是冠心病,其次是非缺血性心肌病(如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等)、心脏瓣膜病、离子通道病、药物所致心律失常等。患有基础病的患者其猝死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5-10倍。因此,针对基础疾病进行积极地预防和治疗,如戒烟酒、合理运动、降血脂、降血压以及控制糖尿病进展等手段,对于预防心源性猝死至关重要。对于已经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要积极进行血运重建,其他类型的心血管疾病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植入心脏起搏器和射频消融术等。长期以来,大众对现场急救的认识一直处于错误的状态,大部分人认为现场抢救是专业医务人员做的事情。目前,中国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率还不到1%。在讨论增加AED设备的配置和使用方法的同时,我们更需要的是普及急救知识的学习。当遇到心脏骤停患者的时候,即便身边没有AED设备或是专业的医疗急救人员,正确的心肺复苏操作也会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抢救机会。因此,在我国推广和普及院前的急救知识迫在眉睫。

科学性把关:首都医科医院心脏外科中心主任医师李建华

1
查看完整版本: 猝死事件频发,这个救命神器你会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