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张仲景治疗心悸的方法,从五脏分析用药
TUhjnbcbe - 2023/6/14 8:42:00

心悸的病位主要在心,由于心神失养,心神动摇,悸动不安。多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并且常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同时并见。因惊恐而引起的心悸称为惊悸。若心悸较严重,呈经常性发作,则称为怔忡。心悸的形成,常与心血不足,心阳衰弱,水饮内停,瘀血阻络等因素有关。但其发病与脾、肾、肺、肝四脏功能失调相关。如脾不生血,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则动悸。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扰动心神,心神不安而发病。肾阴不足,不能上制心火,或肾阳亏虚,心阳失于温煦,均可发为心悸。肺气亏虚,不能助心以主治节,心脉运行不畅则心悸不安。肝气郁滞,气滞血瘀,或气郁化火,致使心脉不畅,心神受扰,都可引发心悸。

心悸的病性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而致。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凌心及瘀血阻脉而引起。虚实之间可以相互夹杂或转化。如实证日久,耗伤正气,可分别兼见气、血、阴、阳之亏损,而虚证也可因虚致实,而兼有实证表现,如临床上阴虚生内热者常兼火或夹痰热,阳虚不能蒸腾水湿而易夹水饮、痰湿。气血不足、气血运行滞涩而易出现气血瘀滞。张仲景治疗心悸主要有下面几种。

一,气血虚

《伤寒论》说:“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心气虚不得温煦,心血虚不得滋养,使心神失养而得心悸,小建中汤有和阴阳,补虚和中,以资气血的作用,桂枝归经入心,芍药入脾经,补中气而益心气,滋养心血,心神得以滋养,而心悸自宁。所以说张仲景治疗心悸运用小建中汤的确很有深意。

二,心阳虚

《伤寒论》说:“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由于心阳素虚,又得发汗多者,更伤心阳,至虚无主,故而喜按,方中用桂枝为君药,独用甘草为佐药,以补阳气,生心液。辛甘化阳,心阳复而心悸则安。

张仲景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心阳虚而烦躁不宁的病人。《伤寒论》说:“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治疗烦躁心悸、心阳内伤,以及火逆证下后,误用温灸之症。桂枝甘草温通心阳,龙骨,牡蛎镇潜安神,四药合用,以治心中悸动不安,烦躁不宁。如见心痛发作,为心络攀急,气滞血涩,则以温通心阳为主,可用瓜蒌薤白桂枝汤,心阳宣通,脉络流畅而心痛,心悸自止。

三,阴阳两虚

《伤寒论》说:“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灸甘草汤主之”。心动悸,脉结代,是血虚而真气不相续,以方药测证,当属阴阳两虚为主,兼气血不足,气血阴阳俱虚,则心失所养,鼓动无力,则见心悸,脉结代之证,本证用生地*为君,麦冬为臣,峻补真阴,然而,生地,麦冬味虽甘但气寒,所以须用人参,桂枝以通阳脉,生姜,大枣以和营卫,阿胶补血,酸枣仁以安神,甘草之缓,不使速下,清酒之猛,捷于上行,内外调和,心悸可宁而脉可复。

四,阳虚水泛

1,肾阳虚为主:《伤寒论》说:“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阳虚不能内守,阳微气不能升则眩,阳虚液涸,失养于经则身瞤动,振振欲擗地是阳虚不能自持。本方以附子为君药,其辛甘性热,用于温肾助阳,以化气行水,兼暖脾土,以温运水湿。以茯苓为臣药来利水渗湿,使水邪从小便去,白术健脾燥湿。佐以生姜之温散,既助附子温阳散寒,又合茯苓,白术宣散水湿。白芍亦为佐药,用于敛阴和营。

2,脾肾阳虚:《伤寒论》说:“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气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阵阵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桂枝治疗气上冲,甘草温中补虚,整个组方温阳利水,通调水道,水肿消退,水不凌心射肺,则心悸逾,是涤饮与扶阳并施,调卫与和营并治。

五,从肝胆论治

《伤寒论》说:“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小柴胡汤主之”,“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芩加茯苓四两”。心主血脉,属火,肝藏血,属木,木能生火,两脏是相生的关系。心与肝的关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协同,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心悸等症。肝与胆相表里,同主疏泄。心主神明,胆主决断,有一句成语叫“心惊胆战”,这也充分说明了心和胆的关系相当密切。所以说心悸可以从肝胆上入手治疗。

六,血瘀

关于心悸的血瘀问题,心悸日久容易产生血行不畅,从而导致血瘀证,中医学有“久病多瘀”的说法。《伤寒论》虽然没有谈及关于心悸的血瘀证问题,但是从其善用桂枝的上面来看,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行血祛瘀的功效,其实张仲景已经把桂枝的活血化瘀运用于其中。特别是桂枝汤中,只要方中用赤芍,就更增加了活血祛瘀的作用。所以说治疗血瘀引起的心悸,或兼有血瘀证的心悸,可在上面所列方中,根据病的症状添加一些活血祛瘀的药物,如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等即可。

总之,对于心悸的诊断和治疗,首先必须辨证区别心悸的性质,是实证还是虚证,是心阳虚,还是心阴虚,看病证是挟痰还是挟瘀,另外心悸也跟其他脏腑有很大的关系,必须辨证明了,实证当以祛瘀,化痰,行水为主,虚证当以根据各脏腑而施以补虚。

欢迎大家点评,有兴趣可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仲景治疗心悸的方法,从五脏分析用药